雨中看山寄杨君谦

看雨春山中,晴日未可及。

峦华与岭秀,濯濯翠流汁。

水墨间罨画,屏风四围立。

杂花逗馀红,雅与松共湿。

低云满窗户,似爱幽者入。

我初作静观,并喜得静习。

纷纷冶游子,此景不足给。

有诗在此境,佳句待人拾。

诗肠倘乾燥,亦许借润浥。

持之报杨子,正可事屐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雨中看山寄杨君谦》描绘了春雨中的山景,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首句“看雨春山中”开门见山,点出诗人身处雨中山间的静谧时刻。接下来,“晴日未可及”暗示了雨后春山的清新之美超越了晴日的明媚。

“峦华与岭秀,濯濯翠流汁”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山峦在雨后显得更加青翠欲滴,仿佛翠色流淌,富有动态感。“水墨间罨画,屏风四围立”则以绘画的意象描绘山色,如一幅幅水墨画卷,屏风般环绕在四周,展现出山水的诗情画意。

“杂花逗馀红,雅与松共湿”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间的细节,花朵在雨中鲜艳欲滴,与松树一同接受雨水的洗礼,增添了一份雅致。诗人感慨“纷纷冶游子,此景不足给”,认为美景无法满足忙碌之人,暗示只有静心欣赏才能领略其韵味。

最后,诗人期待友人杨君谦能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这份宁静与美丽,如果诗人的“诗肠”(即创作灵感)干涸,也希望能从这雨中山景中汲取灵感。“持之报杨子,正可事屐笠”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这幅雨中山景能成为他们共享的艺术财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寄托,展现了沈周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天平山

天平合在名山志,山下祠堂更有名。

何地定藏司马史,此胸谁负范公兵。

高屏落日云霞乱,杂树交花鸟雀争。

要上龙门发长啸,世人无耳著鸾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张碧溪登宝峰韵二首(其一)

乐事春来要不空,直登峰顶路方穷。

青山始尔三人酒,白发泠然万里风。

城郭周遭江势转,莺花烂漫物华同。

太平无象今成象,好在诗篇杖屦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张碧溪登宝峰韵二首(其二)

新醅拍拍玉光浮,挈榼提壶判醉游。

高帽特寻芳树挂,清歌缓共晚云流。

频来信我何拘忌,大胜为官待告休。

日日乘春知未足,翠微还补菊花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宿虎丘松巢

夕阳系缆有馀辉,入寺登登曲径微。

孤塔白云平鸟背,疏林黄叶映僧衣。

临池吊剑寒泉在,扪石寻题古刻稀。

便欲留诗补三过,眼花灯影不成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