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其四)

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

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

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

臧否圣所诚,南容真我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的《杂诗四首》之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反思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首句“尚口自有穷,扪舌岂我欺”,诗人先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指出即使说话再多,也有其极限,而内心的真实想法却不会被言语所欺骗。接着,“伊予昧机变,率性不自知”表明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缺乏应变能力,行事往往出于本性,未加思考。

“遇物皆里言,当险若履夷”描述了诗人面对事物时,总是以直率的方式表达,即便是在危险面前也如同走在平坦之地一样无所畏惧。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他坦诚的性格,但也暗示了可能带来的后果。

“于已固弗慎,安望人保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认为自己不加审慎,又如何期待他人理解与宽容。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反省的深刻认识。

“俛仰生平内,常与悔相随”说明诗人的一生中,常常伴随着后悔的情绪,这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刻反思和遗憾。

“沈默苦不早,壮盛忽若驰”表达了诗人对沉默寡言的迟来感到遗憾,同时也感叹时光飞逝,青春易逝。

最后,“世人贵形迹,君子敬威仪”指出社会上的人更看重外在的表现和礼仪,而真正的君子则更加注重内在的品德和威严。诗人以南容(孔子弟子)为例,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身言行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其对道德修养的深刻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赋得浣纱石

越纱出机中,剪向春风里。

皎若秦川云,飘扬随渌水。

佳人临浅濑,无言空徙倚。

不惜红颜劳,素丝谁为理。

敛衣入中林,澄江皓千里。

青苔日夜生,沈思竟难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苦雨

泄云屯层岭,密雾瀰空林。

南山发殷雷,北郭滞愁霖。

红泉落虚壁,渌水涨遥浔。

危条度飞鼯,宿莽聚鸣禽。

桃英荡华色,麦穗悲陆沈。

天毕骋所好,屏翳日相侵。

徘徊华轩下,彷佛碧山岑。

昏垫荡下土,沈冥符道心。

侧想零雨篇,空怀梁父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初春雪霁

昭昭青春晖,散此芳林曙。

阳条披惠风,阴岩积幽素。

鲜华映云峰,澄霁明江树。

菌阁见参差,麦陇开回互。

中庭蕙草生,曲沼文禽聚。

端居淑景移,极目渊赏遇。

虽滞怀禄情,未缅丘园趣。

履道任清时,守真谢驰骛。

形式: 古风

谒梅子真祠

粤昔南昌尉,志存匡社稷。

上书纠时宰,孰云非臣职。

汉网已弛纲,颠木难再植。

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

隐迹吴市门,学道此山侧。

岂同养生家,脩鍊资服食。

旁有濯缨池,丹井字并勒。

昔人骖鸾去,无从辨虚实。

药苗长几何,求之或可得。

酌酒坐高岑,浩歌泻胸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