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曜的作品,名为《送杨谏议赴河西节度判官兼呈韩王二侍御》。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被送别人才能和品格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其未来职责的期待。
"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 这两句表达了对赴河西任职者的赞扬,这位将军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所在的幕府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物。
"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 这里强调了这位将领的决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能够如同精确使用量具一样处理问题,并且他的言谈充满智慧。
"先鞭羡之子,走马辞咸秦。" 这两句描写了被送别者的英勇形象,仿佛是古代名将的子孙,能够策马告别。
"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 这里强调了对这位将领才能和品格的公正评价,以及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行行弄文翰,婉婉光使臣。" 描写了这位将领不仅武功出众,而且文采也颇丰,他的才华如同光芒照耀,使者都被他的风范所感染。
"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慨,似乎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像古代那些能够歌颂英雄事迹的人了。
"黄云萧关道,白日惊沙尘。" 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恐慌。
"虏寇有时猎,汉兵行复巡。" 这两句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敌寇时而来犯,而我军则不断巡视防守。
"王师已无战,传檄奉良臣。"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和平到来的愿望,以及对忠诚官员的信任,他们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被送别者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反映出边塞战事的紧张气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