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谏议赴河西节度判官兼呈韩王二侍御

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

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

先鞭羡之子,走马辞咸秦。

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

行行弄文翰,婉婉光使臣。

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

黄云萧关道,白日惊沙尘。

虏寇有时猎,汉兵行复巡。

王师已无战,传檄奉良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多么贤能的征西将领,幕府中人才济济。
他们讨论军事策略,言语间充满深思熟虑。
羡慕那先行者,他策马离开咸秦之地。
公开讨论时,他们的名声和实际相符,确是真才实学。
他们文采飞扬,使者身份光彩照人。
如今跟随何人,不再听到辛苦征战的歌声。
黄沙弥漫的萧关道路上,阳光下惊起漫天沙尘。
胡虏有时会狩猎,而汉军则不断巡逻。
如今的王师已无需直接战斗,只传递文书给优秀的臣子。

注释

贤哉: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征西将:征讨西方的将领。
幕府: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俊人:才智出众的人。
筹议:策划商议。
经纶:治理国家的策略。
先鞭:先行者。
咸秦:古地名,这里指秦国。
许名实:名副其实。
真:真实、确实。
行行:行为举止。
文翰:文章和书信。
婉婉:文雅的样子。
光使臣:荣耀的使者。
所从:跟随的人。
歌苦辛:歌唱艰苦辛劳的事。
黄云:黄沙。
萧关:边关要塞。
虏寇:敌军。
猎:狩猎,此处比喻侵扰。
王师:朝廷军队。
传檄:传达檄文。
良臣:优秀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曜的作品,名为《送杨谏议赴河西节度判官兼呈韩王二侍御》。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被送别人才能和品格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其未来职责的期待。

"贤哉征西将,幕府多俊人。" 这两句表达了对赴河西任职者的赞扬,这位将军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所在的幕府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物。

"筹议秉刀尺,话言在经纶。" 这里强调了这位将领的决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能够如同精确使用量具一样处理问题,并且他的言谈充满智慧。

"先鞭羡之子,走马辞咸秦。" 这两句描写了被送别者的英勇形象,仿佛是古代名将的子孙,能够策马告别。

"庭论许名实,数公当即真。" 这里强调了对这位将领才能和品格的公正评价,以及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行行弄文翰,婉婉光使臣。" 描写了这位将领不仅武功出众,而且文采也颇丰,他的才华如同光芒照耀,使者都被他的风范所感染。

"今者所从谁,不闻歌苦辛。"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慨,似乎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像古代那些能够歌颂英雄事迹的人了。

"黄云萧关道,白日惊沙尘。" 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恐慌。

"虏寇有时猎,汉兵行复巡。" 这两句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敌寇时而来犯,而我军则不断巡视防守。

"王师已无战,传檄奉良臣。"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和平到来的愿望,以及对忠诚官员的信任,他们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被送别者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反映出边塞战事的紧张气氛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

熊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祖龙词

平吞六国更何求,童女童男问十洲。

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谪居海上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处老,始皇桥畔又经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戛玉有馀声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

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

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馀声。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

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

无然列禦寇,五日有还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