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吴仲庶省副北轩画壁兼呈杨乐道谏院龙图三首(其一)

文书满眼纷纷里,忽觉沧波起荻洲。

红日不知华省暮,扁舟如下洞庭秋。

林泉傲物非无约,轩冕拘人此未休。

与拂素尘寻绝景,羡君潇洒特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眼前堆满了文书繁杂,忽然间觉得湖面波涛在荻洲涌起。
红日毫不知朝廷已近黄昏,我乘着小船如同进入秋日的洞庭湖。
山林泉石的清高并非没有约定,但官场的束缚使我无法解脱。
我渴望拂去尘埃寻找绝美的景色,羡慕你悠然自得地在此停留。

注释

文书:指公文、文件。
沧波:深沉的水波。
荻洲:长有荻草的水边陆地。
华省:繁华的朝廷或官署。
扁舟:小船。
下洞庭:驶向洞庭湖。
林泉傲物:山林泉石的清高。
轩冕:官位和车马,代指仕途。
拘人:束缚人。
拂素尘:擦拭尘埃,象征摆脱世俗。
绝景:极美的景色。
潇洒:自由自在,超脱世俗。
迟留:逗留,不急于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圭的作品,名为《留题吴仲庶省副北轩画壁兼呈杨乐道谏院龙图三首(其一)》。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

“文书满眼纷纷里,忽觉沧波起荻洲。”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繁忙的书卷世界,但诗人却突然从这些文字的海洋中醒来,发现了远处波澜壮阔的湖泊与沼泽。这里,“文书”象征着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而“沧波起荻洲”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红日不知华省暮,扁舟如下洞庭秋。”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红日不知华省暮”指的是夕阳西下,而人们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时光的流失;“扁舟如下洞庭秋”则是诗人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如同舟行于洞庭湖上,悠然自得。

“林泉傲物非无约,轩冕拘人此未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这里,“林泉傲物非无约”说明诗人与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轩冕拘人此未休”则是说尽管身处繁华都市,但内心依然渴望自由。

“与拂素尘寻绝景,羡君潇洒特迟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这里,“与拂素尘寻绝景”是说诗人想与朋友一起去寻找那些超凡脱俗的美丽风光;“羡君潇洒特迟留”则是说诗人羡慕朋友那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在美好时光中多停留片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410)

王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莫京甫知事有台掾之辟赋诗识别二首(其一)

烈士思酬国士知,云霄羽翼政相期。

人言雅望台中妙,我识壮怀天下奇。

自是英才为世用,由来了事笑儿痴。

回头说向虞罗辈,鹄举鸾鶱可得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莫京甫知事有台掾之辟赋诗识别二首(其二)

兰生空谷混荆榛,不碍幽香到处闻。

幕府才流推谢掾,宣州宾客忆崔群。

清怀叠阵三秋月,行橐双溪一片云。

白发书生何以报,惭君出力卫斯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其二)

清晓华芝度景阳,凝严又许对西厢。

通宵客梦闻钧吹,几日朝衣带御香。

东观图书经屡读,旧溪桃李见新芳。

三千文字皆奇册,饱死侏儒讵足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其三)

忝班清禁接严徐,诏侍延英访对初。

沧海烟霞连太液,丹霄日月近雕舆。

明廷已奏安危策,紫府谁将姓字书。

从此青云知有路,致君材业不应疏。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