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五)

别有超超上驷骖,拈来恐似老生谈。

逍遥不必溟飞北,炳蔚端成雾隐南。

掷地赋声如振万,先天玄理自函三。

枕中一卷庖羲易,祗觉王何思未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陈仲醇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之情。

首句“别有超超上驷骖”,以“上驷”比喻陈仲醇的卓越才华,暗示他如同马群中的佼佼者,超凡脱俗。接下来的“拈来恐似老生谈”,则表达了对陈仲醇谈论学问时的敬畏之心,仿佛即使是老练的学者也难以与之匹敌。

“逍遥不必溟飞北,炳蔚端成雾隐南”两句,通过“溟飞北”和“雾隐南”的形象描绘,进一步赞美陈仲醇的学识深邃,如同大海深处的宝藏或云雾缭绕的南方,让人难以窥探其全貌,却能感受到其博大精深。

“掷地赋声如振万,先天玄理自函三”则以掷地有声的典故,形容陈仲醇的言论具有震撼力,如同金石之声,响彻云霄。同时,将“先天玄理”与“三”相联系,暗含着对陈仲醇深刻理解宇宙奥秘的赞美,认为他的思想触及到了宇宙的根本规律。

最后,“枕中一卷庖羲易,祗觉王何思未覃”两句,以“一卷《易经》”为喻,表明陈仲醇的智慧犹如《易经》般深奥,不仅包含了自然界的法则,还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诗人感叹自己虽已阅读,但仍觉其深意未尽,表达了对陈仲醇智慧的无限敬仰和渴望深入学习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醇才华、学识、智慧的多角度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谦逊态度。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六)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

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

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

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七)

山叟从无对影忠,科头露坐过仍甘。

关情空谷肠回九,绝意王门足刖三。

草什忘忧都树北,风能解愠自来南。

腝尘不上清虚界,酒德文心日共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八)

东轩曝背语成函,一饭忘君未可甘。

主帅穷兵真计左,胡儿牧马渐过南。

沙场白骨高寻丈,御府朱提岂再三。

却把国觞连太乙,九歌深意许雅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誓比黄河开国男,酬恩当取虏头函。

镜中鱼□频虚伍,笛里梅花漫奏三。

美酱几时陈戏下,藁砧何在战城南。

翻惭梁市行吟者,绝塞山川聚米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