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城南平野寒多露,窗壁含风秋气度。

邻桑槭槭已欲空,悲虫啾啾促机杼。

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

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

形式: 古风

翻译

城南的平原上寒意袭人,夜晚露水繁多,窗户和墙壁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邻居的桑树叶子摇曳,似乎快要凋零,悲伤的虫鸣催促着纺织机声。
简陋的柴门前半掩着,清扫过鸟儿留下的痕迹,独自抱着书卷沉浸在思考中。
韩愈已经离去,我们无法追寻他的足迹,如果孟子来访,我也不会拒绝他的智慧。

注释

城南:指城市南部。
寒多露:寒冷且露水多。
窗壁:窗户和墙壁。
秋气度:秋天的气息。
邻桑:邻居家的桑树。
槭槭:形容树叶摇动的声音。
空:凋零。
悲虫:哀伤的昆虫。
促机杼:催促纺织。
柴门:简陋的木门。
鸟迹:鸟儿留下的痕迹。
残编:破旧的书卷。
神遇:精神上的交流。
韩公:指韩愈。
岂能追:无法追寻。
孟子:儒家圣贤孟子。
还不拒:不会拒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诗人在城南平坦的原野上感受到了寒冷和露水的湿润。窗户和墙壁间夹带着秋天的凉意。邻近的桑树几乎已经结果,悲哀的小虫子在啾啾叫着,似乎是在催促织女快速工作。此情此景,让诗人感触颇深,他独自关上柴门,只留下一丝缝隙扫去地上的鸟迹,与手中的残编交错,仿佛与神灵相遇。

诗中提到的“韩公”和“孟子”,一个是历史上的贤明之臣,一個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诗人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念和期待,对于已经离去的人无法追随,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贤者则表示出欢迎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及向往。

王安石以其改革政治、经济而闻名,但在文学上,他也颇有造诣,这首《秋怀》正是其深沉情感和丰富想象力的展现。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秋夜泛舟

池堑秋水净,扁舟溯凉飙。

的皪荷上珠,俯映疏星摇。

深寻畏鱼淰,中路且回桡。

冥冥菰蒲中,乃复有惊跳。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秋枝如残人

秋枝如残人,颜色先憔悴。

微寒吹已空,性命一何脆。

宁当记畴昔,葩叶相妩媚。

岁行谁使然,好杀岂天意。

形式: 古风

秋庭午吏散

秋庭午吏散,予亦归息偃。

岂无嘉宾客,欲往心独懒。

北窗古人篇,一读三四反。

悲哉不蚤计,失道行晼晚。

形式: 古风

秋热

火腾为虐不可摧,屋窄无所逃吾骸。

织芦编竹继檐宇,架以松栎之条枚。

岂惟宾至得清坐,因有馀地苏陪台。

愆阳陵秋更暴横,焮我欲作昆明灰。

金流玉熠何足怪,鸟焚鱼烂为可哀。

忆我少时亦值此,翛然但以书自埋。

老衰奄奄气易夺,抚卷岂复能低徊。

西风忽送中夜湿,六合一气窑新开。

帘窗幕户便防冷,且恐霰雪相寻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