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侍翁大人并子虔兄公入粤

当头明月淡遥空,折柳歌骊曲未终。

惜别本无儿女态,联吟喜有父兄同。

装轻半载诗书画,道远还愁雨雪风。

十里花田烟树里,洋桃水碧佛桑红。

休嗟凤泊与鸾飘,一叶帆飞廿四桥。

旧梦已怜池草冷,离魂拚共蜡花消。

乡关日远鸳鸯水,海国烟寒玳瑁潮。

料得情深非久别,莫教再瘦到吟腰。

晨昏须博老亲欢,岭表风光任饱看。

丹荔绿榕堪入画,珠蚶花蛤好加餐。

屈伸未免依人苦,冷暖应知作客难。

珍重临歧无别语,早将尺素报平安。

不尽离愁宛转思,到时应在早春时。

满篮香露花含笑,一路青山鸟画眉。

得意何妨归缓缓,关心惟愿去迟迟。

素馨抹丽珠娘舫,好谱风华绝妙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何佩玉为送别友人外侍翁大人和子虔兄公前往广东所作,充满了深情厚谊与对旅途的关怀。首联描绘了明月高悬的夜晚,送别场景中折柳唱骊歌的凄美画面。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同时也欣慰有父兄相伴的慰藉。颈联写友人携带的行李中装满了诗书画,暗示他们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踏上旅程,但又担忧风雨雪阻的艰难。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十里花田的烟树中行进,沿途景色优美,洋桃与佛桑的色彩对比鲜明。他安慰友人不必过于伤感,因为离别并非永远,且期待他们归来时能享受岭南的风光。尾联叮嘱友人要时刻让长辈欢喜,同时寄寓了对他们的深深祝福。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盼,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4)

何佩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问春

底事年年费送迎,回黄转绿判枯荣。

于人岂有炎凉意,入世何多旖旎情。

未必易圆双燕语,竟能催得百花生。

漫天匝地红无数,可是君才长养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华顶茅蓬遇女真静如自言百二十岁矣

华顶访茅蓬,铢衣飏晚风。

烟霞浮磬外,日月贮壶中。

药采村姬碧,花簪酒姥红。

玉颜忘甲子,应是李腾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病后登小楼有感

小楼屈戌锁孤烟,雁病虫凄又几年。

秋冷蟏蛸行砚匣,夜深蝙蝠拂琴弦。

水纹自漾书帷上,山翠仍横镜槛前。

恐有茂陵遗稿在,残篇重检一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半野堂怀古

虞山苍翠暮云中,一代声华惜此翁。

家国沧桑奈何帝,文章细碎可怜虫。

功名庾信空多感,《诗品》钟嵘亦未公。

儿女英雄要遭际,蛾眉可惜柳河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