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五)

吾闻能障道,惟强觉妄知。

欲得长灵妙,直须无失时。

钟声鸣静夜,昼击则生疑。

踞地真师子,风颠漏泄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五)》。诗中运用了佛教的哲理,探讨了修行与悟道的深刻内涵。

首句“吾闻能障道,惟强觉妄知”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阻碍修行的根源在于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和执着。接着,“欲得长灵妙,直须无失时”表达了追求心灵智慧和境界提升的必要性,强调了修行过程中不应有任何遗漏或疏忽。

“钟声鸣静夜,昼击则生疑”通过对比夜晚与白天钟声的不同效果,暗示了修行者在不同环境下的心境变化,以及外界干扰对内心平静的影响。同时,也隐含了修行者需要在各种情境下保持定力,不受外界影响的意旨。

“踞地真师子,风颠漏泄之”以狮子比喻修行者的坚定与威严,即使面对狂风暴雨(象征生活的艰难与挑战),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实。这句诗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自我,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提升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应对策略,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时,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纯净,不断追求真理与智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六)

众生各圆满,本觉妙明心。

常用交神对,无令见慢侵。

霜刀惟切玉,妙指但鸣琴。

□与雪山子,经行烟翠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七)

了然心自知,法法露全体。

遣化借灯王,引手搏妙喜。

大用吾亦然,何独居士耳。

万里见神光,当以顶后视。

形式: 古风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八)

汝常与智俱,自不与妄合。

其智自神解,成就一切觉。

诸佛方便门,众生五欲乐。

皆依真智生,酝造乳中酪。

形式: 古风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一)

道心固有恒,至刚定无欲。

得饱即酣卧,称心良易足。

清歌一瓢风,笑唾千钟禄。

谁能作九原,我欲掖埋玉。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