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台

今古俱无忌惮情,厄台犹敢尚为名。

裔孙不复重瞳圣,俗目俱同瞽叟盲。

见愠仲由空肮脏,脍肝盗蹠尚彭亨。

圣人道大故难用,谁听弦歌兕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古今的人都无所畏惧,即使在困厄中也还追求名声。
后代子孙不再有像舜那样的双瞳圣人,普通人的眼光都如同瞎子一样盲目。
见到孔子的愤怒,仲由也只是徒然肮脏,而盗跖剖开别人的心肝却依然吃得心满意足。
圣人的道理博大精深,所以难以轻易实行,又有谁能倾听像琴瑟歌声那样平和,或是面对猛兽时的警示呢?

注释

忌惮:畏惧。
厄台:困厄之地,比喻艰难的处境。
裔孙:后代子孙。
重瞳圣:指舜,传说他有双瞳孔。
瞽叟盲:瞽叟,指瞎眼的父亲;盲,形容眼光短浅。
仲由:孔子弟子,字子路。
肮脏:形容不干净或粗鄙。
脍肝盗蹠:盗蹠,春秋时期的大盗,此处比喻恶人;脍肝,切开肝脏,形容残忍的行为。
彭亨:形容吃得饱足。
弦歌:用琴瑟伴奏的歌曲,象征教化。
兕虎声:比喻危险的声音,如猛兽的吼叫。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廌所作,名为《厄台》。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和不满。

“今古俱无忌惮情”,表达的是在过去和现在,人们对于道德标准都毫无顾忌地打破,这种情形让人痛心。"厄台犹敢尚为名"则是说尽管如此,但有些地方(或指某些事物)依然自命不凡,颇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接下来的“裔孙不复重瞳圣”,意在批评后世子孙已经不再尊崇古代的圣人之道。"俗目俱同瞽叟盲"则是说普通人的视角与盲人无异,暗指当时社会民众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认知已经严重偏差。

“见愠仲由空肮脏”,提到的是愠仲由,这个名字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但此处可能是用来比喻那些表面上看似完美无缺,实则内里腐朽的人物。"脍肝盗蹠尚彭亨"则是在说这些人虽然外表光鲜,但内在却是贪婪和不择手段。

最后,“圣人道大故难用”,意味着圣人的教诲博大精深,然而因为其高远而难以被世人理解和实践。"谁听弦歌兕虎声"则是在问,有谁能听到诗人通过琴瑟之音所传递的正直之声,这里的“兕虎”形容声音宏伟有力。

综上所述,李廌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民众认知盲目以及贤能难以施展的深切忧虑和批判。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廌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诗为贶因笋寓意且以为赠耳廌即和之亦以寓自兴之意且述前相知之情焉

节藏泥滓气凌空,荐俎宁知肉味重。

未许韦编充简策,已胜丝黍诳蛟龙。

短萌任逐霜刀重,美干须烦雪壤封。

他日要令高士爱,不应常共宰夫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少林寺诗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

山遮石脚斜阳早,云碍钟声出谷深。

只履度关天杳杳,九年面壁海沉沉。

欲知苗裔能传法,柏树犹明圣主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方竹杖和功远

性禀方外正,人怜节瘦轻。

持携防水潦,杀活奈山精。

直以中圆称,名因义类清。

若将灵寿比,未可贱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城

岸走舟安稳,逍遥若步虚。

晴烟迷白鹭,春水见浮鱼。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

年丰村舍好,稚子学诗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