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采桑子·夜坐偶成》由清代诗人陈珍瑶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香温茶熟清宵静”,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香炉中散发的香气温暖而舒适,茶水煮沸,茶香四溢,在这宁静的夜晚,一切都显得格外和谐。这一句通过“香”、“茶”、“清宵”三个意象,勾勒出一个闲适、雅致的夜晚景象。
“试理琴囊。又点书囊。”接下来,诗人转向对个人活动的描写。他整理琴囊,准备弹奏一曲,同时点燃了书囊,似乎在阅读或书写,这样的行为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艺术的热爱。琴与书,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样物品,它们不仅代表了高雅的艺术追求,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
“小院无人怯嫩凉。”小院里,没有人的打扰,诗人独自面对轻微的秋凉,却无惧无畏,反而享受这份宁静带来的清凉感。这一句通过“小院”、“无人”、“怯”、“嫩凉”等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裁将半幅泥金纸,写了云章。印了琼章。拟贴风轩与月廊。”最后,诗人开始创作。他裁剪半幅金色的纸张,写下云彩般的诗句,然后用印章盖上,准备将这些作品贴在风轩(窗户)和月廊(走廊)上。这里,“云章”、“琼章”都象征着诗人的作品如同云彩般飘逸,如同琼玉般珍贵。将作品贴于风轩与月廊,既是对作品的展示,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夜晚的悠闲生活,从品茗、抚琴到读书、创作,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