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曲(其一)

楼外夕阳明远水。楼中人倚东风里。

何事有情怨别离。低鬟背立君应知。

东望云山君去路。断肠迢迢尽愁处。

明朝不忍见云山。从今休傍曲阑干。

形式: 词牌: 楼上曲

翻译

夕阳照亮远处的水面,楼中人正倚在东风中。
为何会有离别之苦,低头垂发的身影你应该明白。
向东望去,那是你离去的路,漫长的道路充满愁绪。
明天我将无法再见到那片云山,从此不再靠近曲折的栏杆。

注释

夕阳:落日。
远水:远处的水面。
人倚东风:人在春风中站立。
何事:为什么。
有情:有情感。
怨别离:因离别而感到痛苦。
低鬟:低头垂发。
君应知:你应该能理解。
东望:向东看。
云山:山峦。
断肠:心如刀绞。
愁处:愁绪之地。
明朝:明天。
不忍见:不愿再看。
从今:从现在起。
休傍:不再靠近。
曲阑干:弯曲的栏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楼上曲》之其一。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首先,“楼外夕阳明远水”这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景象,夕阳下的水面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紧接着,“楼中人倚东风里”,诗人通过“楼中人”的静谧形象,传递出一种内心的寂寞和对远方所托的思念。

“何事有情怨别离”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暗示着因爱恨而生的离别之痛。随后,“低鬟背立君应知”,这里的“低鬟”和“背立”描绘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情形,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对对方的深情和不舍。

接下来的“东望云山君去路”中,诗人的视线延伸至远方的云山,通过这种景象暗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而“断肠迢迢尽愁处”,则是对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忧伤的描述。

最后两句,“明朝不忍见云山。从今休傍曲阑干。”表达了诗人对于那片云山的依恋以及不愿再次面对离别之痛的决心。这两句也强化了整首词中“愁绪”和“别离”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楼上曲》通过精妙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爱恨交织之情。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楼上曲(其二)

清夜灯前花报喜。心随社燕凉风起。

云路修成宝月时。东楼怅望君先归。

沆瀣秋香生玉井。画檐深转梧桐影。

看君西去侍明光。杯中丹桂一枝芳。

形式: 词牌: 楼上曲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其三)为赵西外寿

玉叶联芳,天潢分润,寿筵长对熏风。

间平襟度,濮邸行尊崇。

忠孝家传大雅,无喜愠、一种宽容。

芝兰盛,彩衣嬉戏,亲睦冠西宗。

丝纶,膺重寄,遥防迁美,本镇恩隆。

应萱堂齐福,诞月仍同。

花蕊香浓气暖,凝瑞露、满酌金钟。

龙光近,星飞驿马,宣入嗣王封。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其二)寿富枢密

韩国殊勋,洛都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当年绿鬓,独占地行仙。

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

人皆仰,一门相业,心许子孙贤。

中兴,方庆会,再逢甲子,重数天元。

问千龄谁比,五福俱全。

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

香檀缓,杯传鹦鹉,新月正娟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