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祐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道士是什么样的人,他在狂放之时会说出真言。
昔日建造的宝塔,如今铁券依然留存。
纷繁复杂难以详尽了解,谁知道它的真正起源。
简陋的小草庵仅能容身,低头抬头都得缩肩弯腰。
他没有食物就去乞讨,吃饱后常常紧闭门窗。
这二十年来,他的生活状态从未改变,无论寒暑。
哎,这一切岂是空穴来风,他的心意难以言表。
偶尔来访他会面带微笑,只怕那是嘲笑我愚钝。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阳狂:表面上的狂放。
宝塔:佛教或道教建筑。
铁券:古代官府颁发的证明文件。
漫浪:散漫, 不详细。
根源:事物的起始或本源。
草庵:简陋的小草屋。
劣容膝:勉强能容纳膝盖。
无食:没有食物。
闭门:关门不出。
二十年:长时间。
寒温:寒冷和温暖,代指生活条件。
岂徒然:难道是白白的。
此意:他的心意。
一笑喜:微笑的喜悦。
昏:愚笨, 笑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一位道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首先对道人的行为提出疑问,指出他在狂放之时会直言不讳,暗示其独特个性。接着,诗人提及道人曾建造的宝塔和留存至今的铁券,暗指他的历史背景和某种信仰的象征。

诗中提到道人居住的简陋草庵,空间狭小,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此似乎并不介意,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外出乞食以求一饱,然后闭门独处。诗人惊讶于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二十年,道人始终坚韧不移,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最后,诗人感叹道人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并非无意义,其中蕴含着深意,然而这深意难以言表。当道人偶尔展现出笑容,诗人也为之欣喜,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理解是否足够,是否能真正理解道人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道人的生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和敬佩。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李方叔新宅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形式: 古风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其一)

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南驾威声传绝域,西征旧恨失奸臣。

空留谏疏惊颓靡,终托诗词话苦辛。

直气如云未应尽,一双嗣子亦骐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李钧寿花堂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形式: 古风

杨主簿日本扇

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