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士伯夷、叔齐与姜太公的描绘,展现了对高尚品德与行为准则的颂扬。首句“夷齐顾名节,不食饿首阳”赞颂了伯夷、叔齐坚守名节,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的高尚情操。接着,“尚父应天讨,奋时清渭傍”则提到姜太公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清除浊世,积极投身于渭水之畔的行动中,体现了他顺应天命、勇于担当的精神。
“心迹异天壤,日月同辉光”两句,将伯夷、叔齐与姜太公的心志与行为与天地并列,赞美他们的道德光辉如同日月般照耀人间。最后,“道义有如此,人惟重行藏”强调了高尚的道义与行为的重要性,指出人们应当重视并实践这些道德准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贤士的行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以及对个人行为与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