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三水

金陵兮望终,尚眇眇兮难通。

波缭转兮相缔,风参差兮末穷。

倚潺湲兮聘目,船容与兮西东。

江去去兮未随,山蹇蹇兮入胸。

乱帆影兮沓絓,忽南北兮迷从。

愁来兮生望,望逾远兮云逢。

积霮䨴兮阴昼,烟复继兮蒙蒙。

吹余气兮决去,揖东君兮陈衷。

客不堪兮再阻,反谓余兮容容。

羌遂逝兮西瞑,徒俛首兮问躬。

已劳心兮既久,何斯须兮有忡。

横四海兮自许,曾溯流兮可壅。

投词兮尔约,一捐玦兮此中。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愁三水》,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长江的壮阔景象时内心的愁绪与思考。

开篇“金陵兮望终”,诗人站在金陵(今南京)眺望长江,却难以触及心中的远方。“尚眇眇兮难通”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无法沟通的无奈。接着,“波缭转兮相缔,风参差兮末穷”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风起云涌的动态美,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倚潺湲兮聘目,船容与兮西东”写出了诗人倚靠在江边,目光随着船只在东西方向漂泊,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而“江去去兮未随,山蹇蹇兮入胸”则通过江水与高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感受。

“乱帆影兮沓絓,忽南北兮迷从”描绘了江面上船只杂乱无章,让人迷失方向,暗喻人生道路的迷茫。接下来,“愁来兮生望,望逾远兮云逢”表达了诗人因愁绪而生出的希望,但希望往往被远方的云雾所遮挡,暗示了希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积霮䨴兮阴昼,烟复继兮蒙蒙”描绘了阴沉的天气,烟雾弥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迷茫。最后,“吹余气兮决去,揖东君兮陈衷”表达了诗人试图摆脱愁绪,向东方寻求心灵的慰藉,但最终只能自我安慰。

“客不堪兮再阻,反谓余兮容容”诗人感叹自己再次遭遇困难,但内心却保持平静。结尾“羌遂逝兮西瞑,徒俛首兮问躬”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选择继续前行,即使夜晚来临,也低头自省,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以长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未来的思考,语言深沉,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望三山

若有人兮溯江干,阻长流兮心恻酸。

舟三易兮旬四,春冉冉兮冬殚。

何终风兮号怒,既北击兮东抟。

曷飘飞兮杲杲,蔽若木兮跚跚。

空馀晖兮波接,波蹀躞兮夕澜。

方浟涣兮激涘,忽沮洳兮潮钻。

同濊汤兮不息,吞吐久兮微安。

舟子呼兮棹发,展余愁兮气宽。

迟一苇兮所恣,眇三山兮入看。

云蹇产兮俱岫,露厌浥兮其漙。

嘒彼星兮三五,履我发兮月初冠。

惊雁行兮未息,见牛喘兮啴啴。

曾相随兮会少,甫一见兮欲残。

始帝都兮生色,开天镜兮莫奸。

浩淼莽兮如练,叠琇莹兮相攒。

烛东南兮佳气出,影近远兮人烟团。

明百流之朝宗兮一志,见千峰之伏阙兮多端。

固江山为有道兮葱郁,信龙虎所繇来兮踞蟠。

岂波臣之骏奔兮敢后,维下风之羽翼兮实难。

形式: 押[寒]韵

春日行

春日春江春气翔,有客宛在水中央。

东村歌笑喧儿女,西岸雪艳逞梅香。

不知春色何处动,但闻春至绕春肠。

因启纱窗来晓望,飘飘兀自北风凉。

应为乾坤除枯萎,洒扫山川俟春光,从此窅冥开至阳。

太平年,景物昌。

清时朝野尽皇唐,普天之下乐无方。

虽为客,莫思乡。我生遭明盛,一日须千觞。

江头有酒莫辞醉,醉后歌讴有道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夜坐吟

除夕既除春夕饶,焚香高拱度春宵。

风出江声波发船,长歌顾影一凄然。

歌已歇,转悲吟。空有曲,孰关心。心不同,曲徒工。

馀此调,入江流。江流终相和,知音错向人间求。

形式: 古风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江。

云端有女拥朱幢,玉手相招不肯降。

下方无缘通情愫,稽首再拜立纱窗。

我有白璧价无双,愿因长风献尊前。

中途犹恐黑云逢,阊阖之门未应闭,扁舟何事阻奔泷。

长相思,水淙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