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端师

十载寓都城,人传善相名。

一言知祸福,相识尽公卿。

洪井旧乡路,紫衣归计荣。

尘缘应渐了,何日悟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十年居住在京城,人们传扬他擅长看相的名声。
一句话就能预知祸福,他结识的人都是高官显贵。
他来自洪井的老家,如今衣锦还乡显得荣耀。
尘世的缘分应该逐渐消散,何时能领悟到生命的无常呢?

注释

十载:十年。
寓:居住。
都城:京城。
善相:擅长看相。
名:名声。
一言:一句话。
祸福:祸害与幸福。
尽:全部。
公卿:高官显贵。
洪井:地名,可能指故乡。
旧乡路:故乡的道路。
紫衣: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地位。
归计:归乡的计划。
荣:荣耀。
尘缘:尘世的缘分。
渐了:逐渐消散。
悟:领悟。
无生:无常,佛教中指生死轮回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都城十年的相士,他的名声远扬,人们传说他善于通过面相预知个人的祸福。相士的一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吉凶,与他交往的人无不对他恭敬有加。诗中还提到了“洪井旧乡路”,这可能是指相士曾经走过的老家之路,穿着紫衣意味着他的身份尊贵,他的归去充满了荣耀。

在最后两句,“尘缘应渐了,何日悟无生”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尘缘指的是世间的牵绊,无生则是佛家语,意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这两句话传递出一种对物欲和红尘的淡泊,以及对永恒真理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相士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更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命运以及精神超脱的一种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小杉

小杉高丈馀,体直立还孤。

任过千年雪,应无一节枯。

鬼狂从发解,龙长怕鳞粗。

怪状春宁笑,清声月所娱。

地终存古气,景合在仙图。

不作明堂用,良工莫厚诬。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书楼夏晚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高情梦箕颍,閒景画潇湘。

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

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

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

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

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

仙家一度醉,人世几千秋。

药气多留鼎,茶香细出瓯。

尧人方旷荡,容易学巢由。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闷书

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

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

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

野秀深成黑,炉薰冷作媒。

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

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