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竹石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片嶙峋的石头,几根青翠的竹子。
对着我似乎有情意,怎么看也看不够。
何况又临近北窗下,更靠近西塘的拐角。
竹林的清风吹散余热,苔藓的雨水带着微绿。
家中妻子已衰老,没有孩子孤独一人。
别关上夜晚的窗户,让她陪我共度长夜。

注释

瑟瑟石:形容石头坚硬、颜色青灰的样子。
青青竹:形容竹子青翠欲滴的颜色。
向我如有情:仿佛对着我流露出情感。
筠风:筠,指竹皮,筠风即竹林中的风。
苔雨:苔藓上的雨水。
茕独:孤独无依,这里指没有子女的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块石头和几竿竹子的形象,这些都是静态的物象,但通过“瑟瑟”和“青青”的描述,使得这些无生命的事物也似乎充满了生机。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情,以及对美好的渴望,即使面对着这些静谧之物,也还是感到不够,因为这种情感是无尽的。

接下来的“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这里既有北窗下的幽深,又有西边塘埂的蜿蜒曲折,这些都是构筑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生活空间。

"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这两句诗,则是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腻描写,“筠风”指的是竹间的微风,而“苔雨”则是草地上的细雨,这些都是极富表现力的形象,它们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敏锐,也传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情调。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这里转入了诗人的私生活,诗人提到自己与妻子共同的年迈,以及没有儿子的孤独感,这些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刻的人生体验。

最后,“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则是诗人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面对黑夜,他选择不关闭窗户,而是与自然共眠,这既是一种生命的接纳,也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静物和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好、生命历程以及世间万物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梦中那及觉时见,宋玉荆王应羡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卯时酒

佛法赞醍醐,仙方誇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形式: 古风

古意

脉脉复脉脉,美人千里隔。

不见来几时,瑶草三四碧。

玉琴声悄悄,鸾镜尘幂幂。

昔为连理枝,今作分飞翮。

寄书多不达,加饭终无益。

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

形式: 古风

司马厅独宿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