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对镜添惆怅,凭谁论古今。
山河频入梦,风雨独关心。
每念苍生苦,能怜荡子吟。
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有感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面对镜子时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国家山河和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对镜添惆怅”描绘了诗人独自对着镜子,内心充满愁绪,暗示着一种人生的孤寂和对过去的反思。次句“凭谁论古今”则流露出一种无奈,感叹无人能共论历史与现实的沧桑变迁。
“山河频入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深深挂念,他经常在梦中见到祖国的山河,反映出他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风雨独关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关心,即使风雨交加,他的心仍牵挂着国事。
“每念苍生苦”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忧民情怀,他时刻挂念着百姓的疾苦,体现出儒家士人的社会责任感。“能怜荡子吟”则是诗人自比,以“荡子”自喻,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能同情他人苦难的情感。
最后两句“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通过描绘暮色中的青草和落花,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强化了诗人晚来的愁绪,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王冕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士大夫的形象。
不详
慷慨看双剑,凄凉独老翁。
不嫌天地窄,殊觉路途穷。
茅屋荒山雨,麻衣旷野风。
人情只如此,何必问英雄?
依违思故里,吟啸倚阑干。
野水随潮涨,山云带雨寒。
归鸿悲别溆,羁客困长安。何日干戈息?
山林乐考槃。
红草流光锦绣衢,龙旗千乘拥金舆。
指挥漫说丁都护,献赋可怜扬大夫。
花压翠楼秋雨重,雪围毡屋夜灯孤。
行人只说山川好,不信沙尘上鬓须。
萧萧白发满乌巾,不会趋时任客嗔。
种菜每令除宿草,煮茶常自拾枯薪。
屋头流水溅溅响,溪上梅花树树春。
寄语儒林赵诗伯,好收风月作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