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伯衡所作的《送陈思可主簿赴进贤任》。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思可分别多年后的重逢,以及对陈思可即将前往进贤任职的惜别之情。
首句“一别十五年,倏忽若昏旦”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仿佛只是瞬间,时间流逝之快。接着“相逢京城中,幸脱戎马乱”写出了两人在战乱之后的京城重逢,庆幸平安无恙。随后,“宦游我何成,鬓发子巳换”感叹自己宦海浮沉,岁月不待人,两人的容颜已变。
“留连一尊酒,寂寞四门馆”描述了两人相聚饮酒,却因离别而感到寂寞的情景。“剪烛听寒雨,话旧过夜半”则通过寒夜中的烛火和雨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两人彻夜长谈,回忆往昔。
“居然消百忧,莞尔成一粲”表示这次相聚让人心情愉悦,暂时忘记了忧愁。“维子才且贤,文采甚焕烂”赞美陈思可才华横溢,品德高尚。“起从有道徵,国光方纵观”预祝陈思可仕途顺利,为国家带来光彩。
然而,“如何奉明命,钩考亲吏案”暗示陈思可即将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黎庶乃邦本,疾痛资抑按”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需要关注他们的疾苦。“要将远犹敷,可以小邑玩”希望陈思可在远方也能有所作为,不必拘泥于小官职。
“心怀简书畏,迹逐萍梗散”表达了诗人对陈思可前路的担忧。“席挂遇顺风,潮生失远岸”比喻陈思可如同乘风破浪,但也有失去方向的风险。“昨夕簪云盍,今朝?还判”描述了两人昨晚相聚,今日就要分别的情景。
最后,“后会复何时,临岐重嗟叹”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