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陈伯明知郡远寄诗篇因次韵二首(其一)

信笔题诗不记篇,聊凭赋咏写林泉。

閒来倚杖云千嶂,睡起凭栏月一川。

野性已安三径里,吟魂犹绕两湖边。

何时更许陪清话,复把深杯手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随意题写诗歌,不计篇章数量,只为借景抒怀,描绘山林泉石。
闲暇时倚杖而立,眺望千重山峦,醒来后凭栏赏月,满眼一片河川。
在自家的三径小道上,我已感到心安,诗情仍然萦绕在西湖和湘湖边。
何时能再次共度清谈时光,举杯对饮,亲手传递这深情厚意。

注释

信笔:随意。
题诗:写诗。
不记篇:不计篇章。
聊凭:姑且。
赋咏:抒发情感。
倚杖:拄杖站立。
云千嶂:千重山峦。
睡起:醒来。
凭栏:倚靠栏杆。
野性:自然本性。
已安:感到满足。
三径里:自家的小路。
吟魂:诗的灵魂。
两湖边:西湖和湘湖边。
更许:期待。
陪清话:共度清谈。
深杯:满杯酒。
手自传:亲手传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开篇“信笔题诗不记篇,聊凭赋咏写林泉”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地书写,不拘泥于形式,旨在捕捉自然之美。

接着,“閒来倚杖云千嶂,睡起凭栏月一川”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闲来无事,倚靠着拐杖,眺望着连绵的云山;而当夜幕降临,睡醒之后,又依偎在栏杆边,赏玩着如同一条流动的银河般的月光。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日与夜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野性已安三径里,吟魂犹绕两湖边”则揭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在幽静的山林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里的“野性”指的是与世俗隔离的纯粹自然本性,而三径里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吟魂犹绕两湖边”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何时更许陪清话,复把深杯手自传”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与知己共度良辰美景,共同享受清谈之乐。这里的“陪清话”指的是与朋友间的雅致对谈,而“复把深杯手自传”则是期待着再次举起酒杯,与友人共同分享生活的快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心境。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又和陈天予

边敌临江强指麾,狂图欲效白登围。

一朝殄灭妖氛净,万里欢传盛事稀。

故国山河看克复,中原父老徯来归。

六飞便好乘时进,顺取天心莫失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又和金克家送春

春来纵使日衔杯,老去逢春能几回。

幸有良朋同雅集,不妨烂醉罄馀罍。

羞看落絮愁盈抱,强对残花泪满腮。

惆怅又为经岁别,莫辞花下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月十一日风雹

向晚欣逢霁色开,方思花下共衔杯。

一时雨雹排檐急,万里风云捲地来。

扫荡千花真可恨,摧残二麦亦堪哀。

赏心乐事俱休矣,惆怅青春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江朝宗丁彦功饮酒梅花下二首(其二)

一笑未易得,今朝岂偶然。

故园方自适,我辈更相便。

好月好花夜,不寒不暖天。

莫辞拚一醉,为我棹觥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