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田

河水积峥嵘,山雪晴索寞。

幽斋怯寒威,况复出城郭。

马为猬毛缩,人叹狐裘薄。

淤泥虎迹交,丛社乌声乐。

桥经野烧断,崖值天风落。

泄云迷鸿濛,戴石瘦荦峃。

攀缘若登天,扶服如入橐。

穷幽至河麋,落日更槃礴。

新民数十家,飘寓初栖托。

壮产无惰农,荒榛尽开凿。

临流遣官丁,悉使呼老弱。

恩言谕官意,鄣水陂可作。

春秧百顷毬,秋报千仓穫。

掉头笑应侬,吾麦自不恶。

麦苗不为稻,诚恐非民瘼。

不知肉食者,何必苦改作。

我行疲鞍马,且用休羁络。

艰难相顾叹,共道折腰错。

势穷不得已,来自取束缚。

月明夜萧萧,解衣宽带索。

卧看云行天,北斗挂屋角。

析薪爨酒鼎,兴至且相酌。

形式: 古风

翻译

河水上涨,山上的雪在晴天显得孤寂。
幽静的小屋畏惧寒冷,何况还要离开城郭。
马儿因冷而毛发紧缩,人们感叹皮衣太薄。
淤泥中留下老虎的足迹,鸟儿在丛林社中欢快地叫着。
桥梁被野外大火烧断,山崖承受着天风吹落的石块。
云雾弥漫,遮住了远方,石头嶙峋,山路险峻。
攀爬艰难,仿佛登天,扶持前行,如同进入袋子般困苦。
深入幽境,直到河畔的麋鹿,夕阳下景色壮阔。
新来的居民几十户,漂泊至此,寻求安身之处。
勤劳的农夫无懒惰,荒芜之地都被开垦。
官员们来到河边,命令老弱之人劳作。
他们明白官府的意思,打算利用这里的陂塘灌溉。
春天百顷田地插秧,秋天收获千仓稻谷。
他们笑着回应我,自家的麦子并不差。
担心麦苗误作稻谷,这并非百姓的忧虑。
那些高居者,何必苦苦改变农事。
我骑行疲惫,暂且解开马匹的缰绳。
面对艰难,我们相互叹息,都认为屈膝侍奉是错误的。
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月光皎洁,夜晚寂静,解开衣带,放松身心。
躺下仰望天空,北斗星挂在屋檐角落。
劈柴煮酒,兴起时一起畅饮。

注释

峥嵘:形容水位上涨或山势陡峭。
晴索寞:晴天显得孤独寂寞。
怯:害怕,畏惧。
城郭:城市外围的城墙。
猬毛:比喻事物密集。
狐裘:狐狸皮做的衣服,象征保暖。
丛社:指鸟兽聚集的地方。
泄云:弥漫的云雾。
萧萧:形容夜晚寂静。
宽带索:宽大的衣带。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人用来导航。
析薪:劈柴。
爨酒:烧火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按田》,描绘了作者在冬日巡视农田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中通过河水峥嵘、山雪索寞的环境,展现出冬季的寒冷与荒凉。诗人描述了马匹瑟缩、行人衣着单薄的场景,反映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他观察到虎迹交错、乌鸦鸣叫的田野,以及被野火烧过的桥梁和崖壁。

在艰难的行程中,诗人发现了一些新移民家庭,他们依靠耕种为生,勤劳开垦荒地。官府下令让老弱之人参与水利建设,计划修筑陂塘以利灌溉。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百姓的乐观回应形成对比,暗示了他对民生疾苦的理解和对改革的反思。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以及在月夜解衣休息,仰望星空的闲适心情。尽管面临困境,诗人仍保持积极态度,与百姓共饮,体现了他的亲民情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关注民生、体察民间疾苦的诗人文本特色。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故僰道廖君画像赞

廖君朴遬,卒享五福。其艰其勤,天畀戬谷。

治生之材,可以治邦。知子之智,可以使能。

耋老于乡,以福孙曾。在尔后人,思其艰勤。

思其好贤,维衣食之源。瞻像思孝,勿堕其教。

形式:

春思

花柳事权舆,东风刚作恶。

启明动钟鼓,睡著初不觉。

简书催秣马,行路如徇铎。

看云野思乱,遇雨春衫薄。

今日非昨日,过眼若飞雹。

光阴行晼晚,吾事益落莫。

闲寻西城道,倚杖俯墟落。

村翁逢寒食,士女飞綵索。

平生感节物,始悟身是客。

搔首念江南,拿船趁鸂鶒。

夷犹挥钓车,清波举霜鲫。

黄尘化人衣,此计诚已错。

百年政如此,岂更待经历。

形式: 古风

春游

终日桃李蹊,春风不相识。

同我二三子,承我作意力。

把酒忘味著,看花了香寂。

晴云散长空,旷荡无限隔。

身为胡蝶梦,本自不渔色。

春虫劝人归,今我诚是客。

归来翻故纸,书尾见麟获。

文字非我名,聊取二三策。

形式: 古风

显圣寺庭枸杞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

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

扶疏上翠盖,磊落缀丹乳。

去家尚不食,出家何用许。

正恐落人间,采剥四时苦。

养成九节杖,持献西王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