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秖言双鬓未蹉跎,独奈牛羊送日何。
禅客不归车马去,晚檐山色为谁多。
此诗描绘了一位禅客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景象。首句“秖言双鬓未蹉跎”表达了禅客年轻时就选择了出家,抛弃红尘,而“独奈牛羊送日何”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似乎连牛羊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中间两句“禅客不归车马去,晚檐山色为谁多”更深化了主题。禅客不再返回尘世,而是留在山林之中,车马声声,都成了他远离尘嚣的象征。而“晚檐山色为谁多”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情感寄托,似乎山中的晚霞都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更为绚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禅客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这种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溪上禅关水木间,水南山色与僧闲。
春风尽日无来客,幽磬一声高鸟还。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
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
看山台下水无尘,碧筱前头曲水春。
独对一尊风雨夜,不知家有早朝人。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飗惨暮云。
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