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忆黄夫子,才高行亦淳。
世情轻近事,见惯即常人。
何力康时务,将身役路尘。
七闽山水国,是处好安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叫黄夫子的高才之士,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谦和。诗中指出世间的人们往往对眼前的平常事物视若寻常,不再感到新奇。黄夫子面对繁重的时务与尘世的劳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
"七闽山水国"一句,描绘了一片宁静的山水之地,那里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安贫之所。这里的“七闽”可能指的是七座城门,而“山水之国”则象征着一种超脱红尘、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黄夫子的崇敬以及对他清高脱俗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诗人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无奈和逃避的心理,以及追求精神宁静的愿望。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交游散尽客来稀,门掩城隅昼漏迟。
春地更无嫌草处,雨天还有诈晴时。
轻量世事世不罪,冷笑人言人岂知。
犹喜道途收拾早,将閒对病最相宜。
一世跻仁寿,君今更欲延。
山中想无事,分外得长年。
松老多经雪,云閒不到天。
区区殉名者,回首倍凄然。
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
昔年曾泛西湖流,君今更住西湖头。
人生多是未得往,地上有天何处求。
朱楼照影钟磬晓,画船落手芙蓉秋。
鲤鱼赤鳞应不少,待与水仙相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