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立春

芳草回心,平沙转翠。胧胧晓树如新醉。

萦烟初系玉楼人,钗头空带宜春字。

青鸟衔还,银幡传至。石华裙上东风细。

开帘镇日待春来,春来浑是无情思。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立春》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芳草回心,平沙转翠”,开篇即以芳草与平沙的色彩变化,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芳草回心,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归来;平沙转翠,则是大地复苏的象征,绿意盎然,充满希望。

“胧胧晓树如新醉”,晨曦微露,树木似乎在朦胧的光线中沉醉,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萦烟初系玉楼人,钗头空带宜春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女子簪花的场景。玉楼人指的是女子,她佩戴着带有“宜春”字样的钗头,寓意着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萦绕的轻烟与女子的装扮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诗意氛围。

“青鸟衔还,银幡传至”,青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信使,这里用来比喻传递春的信息。银幡则是立春时的一种习俗,代表着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临近与即将到来的节日气氛。

“石华裙上东风细”,石华指的是春天的露水,落在女子的裙子上,显得格外细腻。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湿润与清新,也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开帘镇日待春来,春来浑是无情思”,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春天的期待与复杂的情感。她整日等待春天的到来,但当春天真的来临,却感到有些无从表达的思绪。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既是对春天的渴望,也是对生活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踏莎行·立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的独特感受,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5)

李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字:舒章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秋雨

闵馆清深,巧云迷散。丝丝不断如春线。

伤心无奈急回风,枝枝暗落无人见。

香稻低天,芙蓉疏岸。离离又湿江南雁。

芭蕉清听历空阶,情人似隔潇湘远。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子规

花岛沉红,香溪绿染。无端啼破斜阳岸。

王孙春草遍天涯,凭君一语频频唤。

五月江深,三更月半。相思一夜惊千遍。

有情莫向异乡啼,飞归巫峡何曾远。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小重山.咏别

江浦潮生紫楝花。垂杨移素艇、暮云遮。

真珠小泪滴窗纱。春山蹙,楼外欲栖鸦。

犹记鬓云斜。枕痕红润玉、笼朝霞。

自从相送六萌车。金跳脱,松似那时些。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除夕

楼上低垂翡翠帘。玉钩红袖内、隐春纤。

绣额初教彩燕添。梅信早,点检鬓云边。

香幕水沉烟。灯花凝绛蜡、不成眠。

明朝春色上眉尖。须好梦、随意卜金钿。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