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蒙恬芳轨设,游楚清音列。
形通天地规,弦写阴阳节。
郑音既寥亮,秦声复凄切。
君听陌上桑,为辨罗敷洁。
这首诗名为《筝》,创作于唐代,由诗人李峤所著。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筝这种古代乐器的演奏,展现了作者对音乐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蒙恬芳轨设,游楚清音列。形通天地规,弦写阴阳节。" 这四句描绘了筝的弹奏场景。"蒙恬"指的是古代著名乐师蒙恬,他善于演奏这种乐器。"芳轨设"则是筝的琴轸之美,"游楚清音列"展现了筝声的清脆与流畅,犹如游走在楚地的音乐之旅。"形通天地规"表达了筝声包罗万象,能达到天地之间的和谐规范,而"弦写阴阳节"则强调了筝能够演绎自然界中阴阳变化的韵律。
"郑音既寥亮,秦声复凄切。君听陌上桑,为辨罗敷洁。" 这四句进一步描绘了筝声的美妙和多样性。"郑音"指的是古代郑国的音乐,以其清新明快著称;而"秦声"则以悲凉深沉见长。"君听陌上桑"中的"陌上桑"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乐曲或者是某种情景下的筝声。最后,"为辨罗敷洁"表达了作者在倾听这美妙的筝声时,能够辨别其中的每一个音节,感受到那种清新脱俗的艺术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筝演奏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以及作者对于音乐之美的独到领悟。
不详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
攀条有馀态,那矜貌如玉。
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
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
遗荣辞上国,解印适稽山。
圣主流深眷,群公祖别颜。
綵帆收鉴水,紫气度函关。
应是辽阳鹤,千年始一还。
宝地邻丹掖,香台瞰碧云。
河山天外出,城阙树中分。
睿藻兰英秀,仙杯菊蕊薰。
愿将今日乐,长奉圣明君。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
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