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四)

大好随身五尺藜,临行遗落石房西。

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

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远方山林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大好随身五尺藜”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他轻装简从,只带了五尺长的藜杖,踏上了旅途。然而在临行之际,却不慎将藜杖遗落在了石房之西,这一细节巧妙地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依恋。

接着,“青山久客不归去,白发老僧凭借携”,诗人将自己比作久居青山的客人,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不舍。同时,通过“白发老僧”的形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禅意,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忆昨破鞋乘月往,有时高笠与云齐”,这两句回忆了诗人过去的旅行经历,月夜行走、高帽与云同高的场景,既浪漫又充满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

最后,“秋来胜事知多少,辜负堂前古木樨”,诗人感叹秋天的到来,意味着许多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在家中欣赏到秋日美景的遗憾。这里的“古木樨”可能指的是桂花树,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香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时光以及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与感慨,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五)

洞里主人去不来,好山抛向白云堆。

岩花落尽空中雨,野火烧残劫外灰。

虚室岂宜终日闭,重门相待及时开。

悬知开后仍虚室,寄语同参莫见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六)

溪山非舌亦非身,久去重来见益亲。

四百峰中开别院,三千里外结芳邻。

苔生碧砌青如染,镜锁明窗净不尘。

为报诸方参学者,罗浮深处近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七)

海气苍茫日色曛,客窗谁与细论文。

蹉跎别路连风雪,惆怅家山隔水云。

地足槟榔无菜茹,门饶鹳鹤厌腥荤。

几回欲寄南中信,底事何堪举似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八)

野老经年别古坛,东林岑寂叶重丹。

鹤藏雪里微窥顶,鸡斗蓬中自正冠。

月满铁城人过少,腊残琼琯客归难。

春来拟补尖头屋,去拾松花就地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