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况

庐山踏遍却归崧,世事悠悠付老慵。

乐近僧居非佞佛,苦无田种强为农。

菊花雨似人情冷,梨叶霜如酒力浓。

一十五秋河表客,合教节物笑龙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客况》由金代诗人赵元所作,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感慨。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首联“庐山踏遍却归崧,世事悠悠付老慵”开篇即道出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回归宁静生活的选择。庐山的壮丽与嵩山的幽静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繁华世事的厌倦,选择了一种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

颔联“乐近僧居非佞佛,苦无田种强为农”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并不盲目崇拜佛教,而是出于无奈选择了农耕生活。这一联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妥协与自我安慰,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不甘。

颈联“菊花雨似人情冷,梨叶霜如酒力浓”运用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故相联系。菊花在雨中显得格外清冷,如同人情的冷漠;而梨叶在霜中呈现出浓郁的酒香,仿佛是情感的深厚。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复杂看法。

尾联“一十五秋河表客,合教节物笑龙钟”总结了诗人多年漂泊的经历。在经历了十五个秋天的客居生活后,诗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甚至在自然节物面前,他感到自己老态龙钟的形象被理解和接纳。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深深敬意。

整体而言,《客况》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7)

赵元(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 字:宜之
  • 号:愚轩居士
  • 籍贯:定襄

相关古诗词

学稼

不堪炊煮一箱书,十口东西若可糊。

食禄已惭中隐吏,垦山聊作下农夫。

藁遗场圃无多积,子入官仓困远输。

近日愚轩睡眠少,打门时复有追胥。

形式: 七言律诗

立秋日

况味年来老比丘,禅房三伏得迟留。

连宵雨作垂垂晓,十口家贫盻盻秋。

熟未先须伺禾黍,有无何暇问衣裘。

半生枉却亲灯火,一事不成空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村居夏日

官府不著名,散迹村落深。

白云自朝暮,青山无古今。

爱此夏日永,门巷多繁阴。

呼儿具绳床,不履亦不簪。

殷勤好风来,为我消烦襟。

一饱万事了,何用腰黄金。

羁勒困名马,网罗多珍禽。

何如山鹿痴,呦呦恋长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答裕之

薄莫敲门喜客佳,水萍风絮共天涯。

行藏一话倾心肺,古律三诗淬齿牙。

朱研不妨閒度日,青山终得共餐霞。

扶持老病须君辈,满地豺狼万里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