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竹箭有筠

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

能将先进礼,义与后凋邻。

冉冉犹全节,青青尚有筠。

陶钧二仪内,柯叶四时春。

待凤花仍吐,停霜色更新。

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我常常喜欢那在严寒中挺立的竹子,它的坚韧和忠诚可以象征人品。
它懂得尊重先贤的精神,与后辈一同保持道义,即使在凋零之际也不失相邻的仁义。
竹子虽然逐渐老去,但仍保有完整的节操,青翠的竹皮依然可见。
在天地之间,竹子四季常青,如同大自然的时钟,象征着永恒的春天。
期待着凤凰花开的时刻,竹子的颜色会随着霜降而更新。
我坚守不易的操守,看着竹子,希望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得到人生的启示。

注释

常爱:常常喜爱。
凌寒:冒着寒冷。
坚贞:坚定忠诚。
喻人:象征人的品质。
先进:先贤。
凋邻:保持道义临近。
全节:完整的节操。
筠:竹皮。
陶钧:比喻天地。
柯叶:竹子的枝叶。
待凤花:期待凤凰花开。
停霜色:随着霜降改变颜色。
不易操:不易动摇的操守。
观身:审视自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坚贞和节操,通过对比竹子与人之间的关系,赞扬其高洁的品格。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每一句都蕴含深意。

"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喜爱,以及将竹子比作人的坚贞品质,这里的“凌寒”形容竹子在严寒中仍能屹立不倒,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能将先进礼,义与后凋邻。" 这两句写出了竹子的节操,它能够维持自己的原则,即便是到了秋天落叶时,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

"冉冉犹全节,青青尚有筠。" 这里强调了竹子即使经历风霜,也依然保持着完整的节操和生机,其“筠”指的是竹子的细枝,表明即便是细小之处也充满了生命力。

"陶钧二仪内,柯叶四时春。"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圣贤陶朱公与孔子(二仪)以及竹叶常青的特性,进一步赞美竹子的品格和永恒不变的生机。

"待凤花仍吐,停霜色更新。" 这里诗人期待着像凤凰花般珍贵而又难得一见的东西再次绽放,同时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即使经历了严寒(霜)也能保持颜色的新鲜和生机。

"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坚守不变的节操感到钦佩,并希望自己能够像竹子一样保持坚定不移的品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象和生命力,以及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坚持原则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5)

李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会昌二年(842年),去世,年七十七。获赠太保,谥号“缪”。他著有表状一卷,今已佚

  • 字:表臣
  • 籍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
  • 生卒年:766年-842年

相关古诗词

长至日上公献寿

候晓金门辟,乘时玉历长。

羽仪瞻上宰,云物丽初阳。

汉礼方传佩,尧年正捧觞。

日行临观阙,帝锡洽圭璋。

盛美超三代,洪休降百祥。

自怜朝末坐,空此咏无疆。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

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

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卫叔卿不宾汉武帝

銮殿仙卿顿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

便回太华三峰路,不喜咸阳万乘春。

涉险漫劳中禁使,投壶多是上清人。

犹教度世依方术,莫恋浮荣误尔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马明生遇王婉罗

彻骨金疮分已休,谢神妃护到灵丘。

供承洞府知何地,洒扫云房不记秋。

金锁玉函虽照耀,宝书真篆敢窥求。

龙胎未肯传初学,又逐安期万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