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次韵弥大梅词

雪中蓓蕾嫣然,美人莫恨春容少。

化工消息,只须些子,阳和便了。

文杏徒繁,牡丹虽贵,敢夸妍妙。

看冰肌玉骨,诗家漫道,银蟾莹、白驹皎。

楼上角声催晓。是东皇、丝纶新草。

青旗苍辂,欲临东阙,遣伊先到。

排斥风霜,扫除氛雾,直教闻早。

算功高调鼎,不如竹外,一枝斜好。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雪中的花朵娇艳,美人不必遗憾春天来得晚。
大自然的奥秘,只需一点点温暖,春天就来临了。
文杏虽多,牡丹虽贵,却不敢自比其美。
欣赏那如冰似玉的肌肤,诗人随意描绘,月光皎洁如银兔。
楼上传来的号角声催促着黎明的到来,这是春神新编的乐章。
青色旗帜飘扬,车队驶向皇宫,让它们先去报信。
它们能驱散严寒和阴霾,让人们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纵使功绩显赫,比起宫墙内的繁华,还是竹林间的一枝独秀更佳。

注释

蓓蕾:含苞待放的花朵。
恨:遗憾。
化工:自然的力量。
阳和:温暖的阳光。
文杏:文雅的杏花。
牡丹:富贵花。
冰肌玉骨:形容皮肤洁白如玉。
银蟾:明亮的月亮。
楼上角声:楼上传来的号角声。
东皇: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丝纶:皇帝的诏令。
青旗:青色的旗帜。
东阙:皇宫东门。
风霜:寒冷和霜冻。
氛雾:阴霾。
调鼎:比喻治理国家或事务。
竹外:指隐逸的生活。
一枝斜好:独自盛开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作品,名为《水龙吟·次韵弥大梅词》。诗中通过对春日雪中的蓓蕾和美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雪中蓓蕾嫣然,美人莫恨春容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雪中初开的蓓蕾花和美丽女子的画面,通过“嫣然”一词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发之感,同时劝慰那些担忧春天容光不足的美人。

"化工消息,只须些子,阳和便了。文杏徒繁,牡丹虽贵,敢夸妍妙。" 诗人提到自然界中变化迅速的“化工”以及春日里只需一点阳光温暖即可融雪,文竹虽然繁盛,但牡丹虽贵也难以与之相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花卉美妙的赞赏。

"看冰肌玉骨,诗家漫道,银蟾莹、白驹皎。楼上角声催晓。是东皇、丝纶新草。青旗苍辂,欲临东阙,遣伊先到。排斥风霜,扫除氛雾,直教闻早。" 这一段诗句中,“冰肌玉骨”形容女子之美艳,如同冰清玉洁。“银蟾莹、白驹皎”则是对自然界中动物之美的描写,接着“楼上角声催晓”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春日到来的急切。诗人提及东皇(太阳)和新生的草,以及青旗苍辂欲临东阙的场景,通过遣使者先行,排除风霜,扫清氛雾,传达出对春天到来的一种急迫感。

"算功高调鼎,不如竹外,一枝斜好。"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赞赏,不需过多修饰与计算,只是在竹林之外,偶尔看到一枝斜生的花朵,也自有一番独特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雪中蓓蕾、美人容光以及自然界中的花卉动物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一)洞天

翠空缥缈虚无,算唯海上蓬瀛好。

琼瑶宫阙,蕊珠台榭,玲珑缭绕。

弱水沈冥,瑞云遮隔,几人曾到。

四明中,自有神仙洞府,烟霞里、知多少。

堪笑当年狂客,爱休官、何须入道。

婆娑绿发垂肩,著甚黄冠乌帽。

花底金船,月边玉局,尽能迟老。

待丹成九转,飘然驾鹤,却游三岛。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扑胡蝶/扑蝴蝶.劝酒

光阴转指。百岁知能几。儿时童稚,老来将耄矣。

就中些子强壮,又被浮名牵系。良辰尽成轻弃。

此何理。若有惺惺活底,必解自为计。

清尊在手,且须拚烂醉。醉乡不涉风波地。

睡到花阴正午,笙歌又还催起。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永遇乐.夏至

日永绣工,减却一线,节临短至。

幸有杯盘,随分快乐,□得醺醺醉。

寻思尘世,寒来暑往,冻极又还热炽。

恰如个、脾家疟疾,比著略长些子。

人生百岁,一年一发,且是不通医治。

两鬓青丝,皆伊染就,今已星星地。

除非炉内,龙盘虎绕,养得大丹神水。

却从他、阴阳自变,卦分泰否。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永遇乐

桃李繁华,芰荷清净,景物相继。

霜后橙黄,雪中梅绽,迤逦春还至。

寻思天气,寒暄凉燠,各有一时乐地。

如何被、浮名牵役,此欢遂成抛弃。

如今醒也,扁舟短棹,更有篮舆胡倚。

到处为家,山肴社酒,野老为宾侣。

三杯之后,吴歌楚舞,忘却曳金穿履。

虽逢个、清朝贵客,也须共来一醉。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