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弟让笼中鹰

未用且求安,无猜也不残。

九天飞势在,六月目睛寒。

动触樊笼倦,闲消肉食难。

主人憎恶鸟,试待一呼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渴望安宁未被扰,无需猜疑无伤害。
飞翔之志凌九天,夏日目光如冰寒。
活动触动囚笼苦,闲暇时光肉食难消。
主人厌鸟心已明,试叫一声便知晓。

注释

未用:未被使用或打扰。
求安:寻求安宁。
无猜:无需猜疑。
不残:无伤害。
九天:天空极高之处。
飞势:飞翔的姿态。
目睛:目光。
寒:寒冷。
动触:行动触动。
樊笼:囚笼。
闲消:消磨闲暇。
肉食:美食。
主人:拥有者或管理者。
憎恶:厌恶。
鸟:鸟儿。
试待:试着等待。
一呼:一声呼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灵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一只被囚禁的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境遇的同情。

“未用且求安,无猜也不残”两句表达了鹰虽有强大的本能,但在这片刻却是如此温顺,没有攻击性,也不愿伤害任何东西,只是寻求一份安全与宁静。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性的理解和尊重。

“九天飞势在,六月目睛寒”则描绘了鹰的高傲与冷漠,它原本应是翱翔于九天之上,拥有强劲的飞行姿态,而现在却被囚禁,其眼神依旧如同寒冷的六月般坚硬无情。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鹰目前处境与其本性之间的矛盾。

“动触樊笼倦,闲消肉食难”进一步描绘了鹰在囚禁中的生活状态。它对于周围环境的接触都显得疲惫不堪,连原本应该是享受的肉食也变得索然无味。这两句生动地表达了鹰对自由的渴望和目前境遇的不适应。

“主人憎恶鸟,试待一呼看”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将焦点放在了鹰的主人上。主人对这只被囚禁的鸟抱有厌恶之情,但诗人却建议主人在发出一次呼唤之后再做出判断。这不仅是对鹰的同情,也是对主人的提醒,希望他能够理解并尊重生命。

整首诗通过对一只鹰的描写,传达了自由与囚禁、生灵本性与现实境遇之间的矛盾,以及诗人对于生命的关怀和理解。

收录诗词(108)

吕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籍贯:唐河中(今永济市)
  • 生卒年:771~811

相关古诗词

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

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

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经河源军汉村作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为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青出蓝诗

物有无穷好,蓝青又出青。

朱研未比德,白受始成形。

袍袭宜从政,衿垂可问经。

当时不采撷,作色几飘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