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果亮师假还山(其二)

路左浆先馈,门前屦几重。

勇归尘事掷,恬处道心浓。

弄水知幽谷,观云想妙峰。

深夜孤鹤唳,清露滴高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左边的路上,浆水先送到,门前鞋子堆积如重。
勇敢地将俗世之事抛诸脑后,平静中内心对道的追求更加强烈。
在溪边玩耍,感受到深谷的幽静,仰望云朵,想象着那美妙的山峰。
深夜里,孤独的鹤鸣声回荡,清冷的露珠滴落在高高的松树上。

注释

路左:道路左边。
浆:浆水,可能指米酒或饮料。
馈:赠送,送到。
屦:木制的鞋。
几重:很多层,形容鞋子堆积。
尘事:世俗之事,指日常琐事。
恬处:心境平和,处于宁静状态。
道心:内心的道德追求或精神寄托。
幽谷:深而隐蔽的山谷。
妙峰:美妙的山峰,可能指禅意或精神上的高峰。
孤鹤:孤独的鹤。
唳:鹤鸣。
清露:清晨的露水。
高松:高大的松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超果亮师归隐山林生活的赞赏和想象。首句“路左浆先馈”展现了当地居民对老师的敬意,提前准备食物;“门前屦几重”则暗示了来访者众多,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然而,面对这样的世俗繁华,老师选择“勇归尘事掷”,决然抛开尘世纷扰。

“恬处道心浓”表达了老师在宁静中对道义的深入领悟和坚定信念。接下来,“弄水知幽谷”和“观云想妙峰”通过自然景象,寓言老师的隐居生活与山水之间的契合,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深夜孤鹤唳,清露滴高松”以深夜鹤鸣和清露滴落的寂静画面,象征着老师的超然与清高,以及那份孤独而深沉的道家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超果亮师归隐生活的细致描绘,赞美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品质,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道德修养和自然之美的融合。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呈知府司封二十韵

锦帐含香士,高名压搢绅。

南昌移皂盖,东颍憩朱轮。

孝悌资延寿,耕桑赖信臣。

优游千里治,谈笑六朝均。

竟日庭无讼,期年俗已淳。

休誇两岐秀,未若四时春。

近远皆沾泽,施为固有神。

欢讴连别壤,美绩播严宸。

夙慕冰壶洁,终期骥足伸。

燕閒成吏隐,萧洒得湖滨。

烟柳笼亭槛,云波荡钓纶。

微风牵藻荇,小棹送鲈莼。

缪作堂中客,惭陪席上珍。

开樽宁草草,延语每谆谆。

龌龊才非异,吹嘘意独亲。

摘鞍方邂逅,揽辔又逡巡。

丽巧裁新咏,缄题及鄙人。

曹刘风自古,李杜格殊伦。

拜赐欣愉甚,临分感叹频。

悠悠京国路,重染满衣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杂诗

大抵操心在谨微,谬差千里始毫釐。

如闻不善须当改,莫谓无人便可欺。

忠信但当为己任,行藏终自有天知。

深冬寒日能多少,已觉东风次第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庐山诗二首(其二)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捲。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静閒,群鸟争啭舌。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

知是乘雨来,山路泥滑滑。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

形式: 古风

庐山诗二首(其一)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