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大抵操心在谨微,谬差千里始毫釐。

如闻不善须当改,莫谓无人便可欺。

忠信但当为己任,行藏终自有天知。

深冬寒日能多少,已觉东风次第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宋朝陈瓘的《杂诗》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切入点,表达了对谨慎与诚实的重视。首句“大抵操心在谨微”强调了细微之处的用心,指出即使是最小的差错也可能带来巨大的后果,因为“谬差千里始毫釐”。接下来的“如闻不善须当改,莫谓无人便可欺”告诫人们,即使没有人在旁监督,也应该自我约束,改正错误,不可轻视欺瞒。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忠信但当为己任”,认为忠诚和诚信应是个人内心的坚守,而非为了取悦他人。“行藏终自有天知”则表明人的行为无论显隐,最终都会得到公正的评判。最后两句“深冬寒日能多少,已觉东风次第吹”,以季节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事变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我,因为春天总会如期而至。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言,语言朴素,寓意深远,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庐山诗二首(其二)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捲。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静閒,群鸟争啭舌。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

知是乘雨来,山路泥滑滑。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

形式: 古风

庐山诗二首(其一)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致政郏丈赴张杭州西湖之约

丈人八十身尤健,心似闲云恣舒卷。

故人邀作武林游,拿舟不道江湖远。

澄波万顷冲融间,尘埃洗尽光阴闲。

登临不倦谢太傅,好与共寻窗外山。

梵刹琳宫绕飞阁,霭色岚光日参错。

遥岑并入眼中来,却爱清秋有摇落。

酒价在逐秋风高,一倒百壶诗正豪。

潮落潮生几人老,我独世累如鸿毛。

兴来即是烟波客,兴尽欲归归便得。

疏巾藜杖日相随,不许征途有南北。

天南天北屡经过,不独丈人清兴多。

欲棹小舟同一醉,手边朱墨奈忙何。

形式: 古风

秦君亭

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

欃枪天宝末,士路如飘蓬。

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

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