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门不负者僧来问,未免落在陷阱中。
是你诸人若向者里会得,许你高步毗卢顶。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昙华所作的偈颂,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一种禅意。"云门不负者僧来问",开篇描述一位云门寺的僧人来访,似乎带着某种疑问或期待。"未免落在陷阱中",暗示了世间纷扰或修行中的困惑,可能是个陷阱,让人容易迷失。
"是你诸人若向者里会得",这里的"你诸人"指的是听者或修行者,"向者里会得"意味着要深入理解并领悟其中的道理。"会得"一词强调了对佛法真谛的洞察和把握。
最后两句"许你高步毗卢顶","毗卢顶"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最高的智慧境界。诗人鼓励那些能领悟到前面道理的人,可以达到超越常人的智慧高度,即证悟至高无上的佛性。
整首诗寓教于言,通过问答形式,引导人们在修行中避免落入迷惑,追求真正的智慧。
不详
云门露,猛如虎。达磨师,不是祖。
岂不见盐官老须弥为槌,虚空为鼓。
又不见禾山老解打鼓。
休莽卤,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心佛及众生,笑而还复喜。
笑喜本无根,缁素诚有旨。
千古万古人,几个识道理。道理深,何处寻。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不愿成佛,亦非凡夫。
甘作上牢漆桶,无心计较锱铢。
万古银山铁壁,更没者也之乎。
是则活埋老僧,不是则打杀昙慧。
暗透两重牢关,烈焰不藏蚊蚋。
茅屋紫霄下,良田石镜边。
此生随分过,不用买山钱。
这般恶比丘,何人敢近傍。
恣焚三毒火,力起无根谤。
破除少室窠巢,并荡衲僧见障。
闻者见者攒眉,应是无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