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其三)

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

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屋檐上的明月正升起,今晚又是秋分时分。
身处千里之外的人们共享同一轮明月,独自举杯自醉其中。
河水清澈如镜,似乎水面无波,夜晚漫长而无云,令人欣喜。
桂花树在月光下婆娑摇曳,香气弥漫世间。

注释

屋头:屋顶。
明月:明亮的月亮。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中间。
千里:遥远的地方。
俱共:共同享有。
自醺:自己陶醉。
河清:河水清澈。
疑有水:怀疑水面有波动。
夜永:长夜漫漫。
桂树:桂花树。
婆娑:姿态优美摇摆。
天香:天上的香气,指桂花香。
满世闻:香气充满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月下的人静夜独酌的画面。"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两句设定了时间和环境,月光洒满屋顶,表明夜色已深,"此夕"指的是这一晚,而"秋分"则暗示了一年中的转折点,给人以时光飞逝的感慨。

接着的"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写出了诗人与远方亲友共同赏月的心境,以及独自品酒至酣的状态。这里的"千里"和"三杯"都用得极妙,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诗人借酒浇愁的孤寂。

下面两句"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河清"二字传递出一派宁静与纯净,而"疑有水"则是在月光下难以分辨水面的模糊感;"夜永"表明了夜晚的漫长,"喜无云"则是对晴朗夜空的喜悦。

最后两句"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描绘了一幅桂花盛开的景象。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用来比喻高洁和清新,这里通过桂树婆娑摇曳的影子,以及桂花散发的香气,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感慨和情感世界的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夜赏月图。

收录诗词(455)

杨公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用韵(其二)

地不喧车马,萧然一草庐。

曲通樵牧径,正合野人居。

秋老欣禾熟,林寒觉叶疏。

高歌仍鼓腹,世事岂关渠。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三用韵(其一)

卜筑郊坰外,宽閒一亩馀。

汲泉朝灌菊,炙烛夜观书。

酒熟邀朋酌,园荒课仆锄。

喜尝红稻饭,旋荐晚菘蔬。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三用韵奉酬

山水新安斗大邦,也烦临按马蹄香。

扶持秀士蛟逢雨,纠察贪夫草遇霜。

对景诗成吟思好,劭农心切去装忙。

自惭野叟何为者,白雪阳春拜两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巳同省斋直轩郊游直轩有诗次韵是日又值寒食节

韶光又是二分过,日月如梭可奈何。

对景诗成新意少,持杯量减旧时多。

禁烟修禊偶同日,落絮飞花逐逝波。

祇恐阴晴天不定,明朝有兴亦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