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杨公远的《三用韵奉酬》,创作于宋末元初。诗中通过山水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山水新安斗大邦"一句,以壮丽的山水景色比喻理想中的国家或社会状态,展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接着的"也烦临按马蹄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忧虑之情。
"扶持秀士蛟逢雨,纠察贪夫草遇霜"两句,分别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美德行为和对不良行为的严厉审视。这里的“扶持秀士”意味着提拔有才华的人,而“蛟逢雨”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支持如同春雨般普降;而“纠察贪夫”指的是查处那些贪婪之人,“草遇霜”则比喻了他们在严寒打击下凋零的命运。
"对景诗成吟思好,劭农心切去装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美丽景色时,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他急于投身到改善农村状况的工作中去。这里的“对景”指的是面对自然美景,“吟思好”则是诗人的美好思考;“劭农心切”表达了诗人对农业及农民的关怀,而“去装忙”则说明他急于行动,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和繁文。
最后两句"自惭野叟何为者,白雪阳春拜两章",诗人以谦逊的态度反思自身,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在“自惭野叟”中,“野叟”指的是隐居山林的老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谦;而“何为者”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存在和行为进行反思。"白雪阳春拜两章"则描绘了一种恭敬自然、向往美好境界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他对现实中的不公与贪腐行为的批判。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自我反思和急切改善农村状况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