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船行

客行在西吴,喧呼闻捉船。

云奉宪司票,取数须一千。

乌程县堂晓传鼓,县官排衙点船户。

东船西舫寂不行,里正如狼吏如虎。

行人坐守居人困,百里官塘断商贾。

罟师渔父都含愁,城南城北水断流。

千艘万橹城中集,苇岸芦港风悠悠。

大船竞输线,差役幸暂免。

小船无钱只一身,捉住支吾应供遣。

自从名隶公家籍,日日河头坐白日。

太仓合米聊入腹,谁为饔飧顾家室。

可怜有船何处撑,江干万众俱吞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捉船行》描绘了清朝时期江南地区因官府征调船只而引发的百姓困苦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强制征调船只给民众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诗开篇即以“客行在西吴,喧呼闻捉船”点明地点与事件,渲染出一种紧张、嘈杂的氛围。接着,“云奉宪司票,取数须一千”,揭示了征调船只的背景和规模,暗示了官府的严厉与苛刻。随后,诗人通过“乌程县堂晓传鼓,县官排衙点船户”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征调过程中的官民互动,以及官府的权威与威严。

“东船西舫寂不行,里正如狼吏如虎”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官府征调船只时的严苛与民众的恐惧。接着,“行人坐守居人困,百里官塘断商贾”进一步展示了征调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商业活动的阻断,使得百里官塘一片萧条。

“罟师渔父都含愁,城南城北水断流”两句,将目光转向渔民,表达了他们因船只征调而产生的忧虑与无奈。随后,“千艘万橹城中集,苇岸芦港风悠悠”描绘了船只集中于城市中的场景,以及周围环境的宁静与荒凉对比,更显出征调的规模之大与影响之深。

“大船竞输线,差役幸暂免。小船无钱只一身,捉住支吾应供遣”通过对比大船与小船的命运,展现了征调政策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对无力支付费用的小船主而言,征调不仅剥夺了他们的生计,还可能导致家庭生活的困境。

最后,“自从名隶公家籍,日日河头坐白日。太仓合米聊入腹,谁为饔飧顾家室”表达了长期被征调的船主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每日在河边等待,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却无法顾及家庭的温饱问题,凸显了征调政策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可怜有船何处撑,江干万众俱吞声”以哀叹的语气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在官府政策下的悲惨境遇,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收录诗词(18)

郑世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黛参。雍正癸卯举人。有《耕余居士诗钞》

  • 字:亦亭
  • 号:耕余居士
  • 籍贯:嘉兴籍余姚

相关古诗词

官赈谣

黄须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赈饥。

饥民腹未饱,城中一月扰。

饥民一箪粥,吏胥两石谷。

我皇圣德仁苍生,官吏甚勿张虚声。

形式: 古风

检先大人遗集

清气回天地,丹心在简编。

平生千古意,属望后人贤。

马服深惭括,《周南》泣授迁。

空嗟不能读,三祝未终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看客舞刀

秋水飞双腕,冰花散满身。

柔看绕肢体,纤不动埃尘。

闪闪摇银海,团团滚玉轮。

声驰惊白帝,光乱失青春。

杀气腾幽朔,寒芒泣鬼神。

舞馀回紫袖,萧飒满苍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观枪法

闻声驰铁骑,过影走金蛇。

进退真神捷,盘旋任屈斜。

毫光团白雪,风雨散梨花。

一气如相贯,全身总被遮。

阴阳回地纽,狐媚遁天涯。

仿佛陈安技,真堪任虎牙。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