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久已废逢迎,萧然世外情。
因君访茅屋,相送到江城。
远岫雪中绿,寒流冰下行。
可堪此时别,独自返柴荆。
这首明代诗人唐顺之的《丹阳别王道思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淡泊宁静的隐逸画面。首句“久已废逢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应酬的疏离,流露出超脱尘世的态度。接着,“萧然世外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心境的清寂。
“因君访茅屋”写诗人为了朋友特意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江城探访,体现了友情的深厚。沿途景色“远岫雪中绿,寒流冰下行”,通过雪山的冷峻与江水的冻结,渲染出冬日的寒冷,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
最后两句“可堪此时别,独自返柴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以及独自归家的落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与友人离别的淡淡哀愁。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雨过草木好,夜来池馆清。
露虫疑烛影,风树答书声。
似瓠甘无用,为膻厌有名。
且师河上叟,毋使虑营营。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
何处寻龙藏,停桡听梵音。
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
僧定潮来去,月明江浅深。
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
洞口石纵横,流泉复有声。
柴门何处入,鸡犬自相迎。
灵草知昏晓,时禽识雨晴。
非因罢官久,谁得此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