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南寺北竹阴浓,背日茆茨雪未融。
为厌呢喃说禅病,故将?䶎现神通。
殷勤问话非庞蕴,邂逅论交得赞公。
借我蒲团睡今夜,五湖春梦雨声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寺南寺北竹阴浓”以竹林的浓荫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背日茆茨雪未融”则通过描述茅屋背对着阳光,积雪仍未融化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
“为厌呢喃说禅病,故将?䶎现神通”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鸟儿以禅病之感,同时通过“神通”一词,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境界。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殷勤问话非庞蕴,邂逅论交得赞公”则通过与两位高僧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与友谊的追求。这里的“非庞蕴”和“得赞公”分别指代了佛教中的两位重要人物,通过这样的设定,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哲学内涵。
最后,“借我蒲团睡今夜,五湖春梦雨声中”一句,诗人希望在蒲团上度过一夜,仿佛在五湖春色中沉醉于梦境之中。这一句既是对宁静夜晚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充满了诗意与禅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学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我欲游京口,浮家未有船。
羡君无一物,篷底曲肱眠。
渡水穿云去,神光触处开。
隔江如有得,飞锡早归来。
二年三饮龟山井,道上菰蒲亦笑人。
犹觉是身多世累,一庵何日与翁邻。
水横绝浦曾争渡,浪打船头又少留。
安得一舟淮上钓,水生水落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