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甥李渭进士赴举

棠树抡材过礼闱,孤寒得解更光辉。

进身喜逐贤侯表,裹足愁分老母衣。

千里冬残伤独去,一家春尽待荣归。

头方念尔还如我,到阙何人许扣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棠树选材通过了朝廷考试,身处困境的我得以解脱更显光彩。
晋升之喜如同追随贤良的榜样,但想到要离开家人,为母亲分忧衣裳而感悲愁。
寒冬中独自踏上千里路途,期待春天全家共享荣耀归来。
此刻我心中想着你和我一样,到了京城又有谁会应门相迎呢?

注释

棠树:比喻人才被选拔。
礼闱:科举考试的场所。
孤寒:形容处境艰难。
光辉:指光彩照人。
贤侯表:比喻杰出的人物或榜样。
裹足:比喻因顾虑而不能前行。
老母衣:指母亲的期望和负担。
冬残:冬季将尽。
伤独去:感伤独自离去。
荣归:荣耀归来。
头方:刚刚。
念尔:想念你。
如我:像我一样。
到阙:到达京城。
扣扉:敲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为他的外甥李渭即将参加科举考试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外甥才华的赞赏和对其应试的鼓励,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责任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棠树抡材过礼闱”,以棠树比喻李渭的才学出众,将被选拔进入科举考场,暗示他有机会在众多才俊中脱颖而出。接着,“孤寒得解更光辉”赞美他在艰难环境中能取得佳绩,这份成就更加显得珍贵。

“进身喜逐贤侯表”表达诗人对李渭能够晋升的喜悦,期待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裹足愁分老母衣”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李渭远行可能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尤其是考虑到家中年迈的母亲。

“千里冬残伤独去,一家春尽待荣归”描绘了李渭独自离家的情景,以及家人翘首期盼他荣归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感伤和对团聚的渴望。

最后两句“头方念尔还如我,到阙何人许扣扉”,诗人感慨自己与李渭相似的经历,都在为追求功名而远离家乡,同时表达了对李渭到达京城后无人迎接的担忧,暗示了他对亲情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后辈的期许,又有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命运寄予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送石太尉移镇许昌

厌居棠树远京师,新自飞章白玉墀。

许郡虎符依口得,凉州龙节逐身移。

离声银字调家乐,行李金函锁御诗。

想到即徵归密地,碧波亭上不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乔职方赴阙

一种徵书下九重,汉唐贤士岂能同。

定归金马殊黄散,不解银鱼胜白公。

千骑拥行歧路满,万人泣送郡城空。

他时若继前交代,肯意棠郊鹤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任秉南归

归觐江山远,如何叙别离。

数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诗。

趁渡怜舟稳,贪程恨马羸。

遥思到家日,已过落花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大著赴任益州司理

金口亲除向锦川,一般监郡最荣迁。

从来才已欺鹦鹉,此去冤应雪杜鹃。

迎接僧携筇竹杖,歌谣民写浣花笺。

移风定不妨吟笑,绝唱宜磨玉垒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