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斑竹林边有古祠,鸟啼花发尽堪悲。
当时惆怅同今日,南北行人可得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景象。"斑竹林边有古祠",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荒凉的场景,古老的庙宇在斑驳的竹林旁边,不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也让人不禁想象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神秘色彩。
"鸟啼花发尽堪悲" 一句,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情感。鸟鸣花开本是春日常见之景,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一种哀婉和不可挽回的感觉,似乎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所有美好,只留下一份淡淡的悲凉。
"当时惆怅同今日"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相似情感状态的感慨。这里所谓的“当时”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瞬间,也许是某段传奇或故事,而这种惆怅之情,直到今日依然如故,似乎时间并未带走这份忧伤。
"南北行人可得知" 最后一句则通过旅人的目光,将这种复杂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无论是来自南方还是北方的游子,只要经过这个地方,都能从这古老庙宇中感受到那份沉甸和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与个人的情感波动。它不仅是对某一瞬间美景的捕捉,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心灵的抒写。
不详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海绕重山江抱城,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却笑关河又战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