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叔兄襄校严郡试卷居双峰书院先人课士地也,感赋

桐庐江清浅,潇洒属兹邦。

官师推人杰,赵范与吕张。

清献琴鹤去,希文柤豆香。

遗徽留教养,东莱实提纲。

况有南轩辅,吾儒道大光。

道光岁乙未,先人除上庠。

寻原历五载,珊网期相当。

远迩人负笈,利钝锥处囊。

谓士无气节,先筑子陵堂。

谓士无勇敢,大书商氏坊。

时逾兵火劫,人心犹未忘。

幸哉贤太守,不令斯道伤。

劝农归根本,兴学资息藏。

十月旁死魄,闱棘锁峰双。

罗致我兄弟,文字饮壶觞。

明月成三影,夜雨话连床。

有时窗风发,灵椿僾乎望。

当日丹铅席,今朝角逐场。

境虽异今昔,神来不殊方。

叹我吹埙篪,学殖将芜荒。

聊慰联棠棣,不为参与商。

入梦言当务,勿以文艺狂。

用力有未逮,漫自擅雌黄。

课功有未邃,毋自快否臧。

恍见趋庭对,心神两彷徨。

醒来披卷帙,高烛何辉煌。

理达辞能举,斐然亦成章。

后生非不秀,先达在洋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偕叔兄襄校严郡试卷居双峰书院先人课士地也,感赋》由清代诗人许传霈所作,描绘了其在双峰书院协助校阅试卷的经历,以及对先人教育理念的感慨。

首句“桐庐江清浅,潇洒属兹邦”,以桐庐江的清澈和闲适,象征着书院环境的宁静与雅致。接下来,“官师推人杰,赵范与吕张”两句,赞美了书院中杰出的师生,赵范和吕张代表了当时的人才。

“清献琴鹤去,希文柤豆香”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已故先贤的怀念,琴鹤象征着清高的品格,柤豆香则暗示了他们的道德风范。接着,“遗徽留教养,东莱实提纲”强调了先贤们留下的教育遗产对后人的影响,东莱则是古代教育家的代称。

“况有南轩辅,吾儒道大光”进一步赞扬了南轩(朱熹)的辅助作用,使得儒家之道更加璀璨。随后,“道光岁乙未,先人除上庠”点明了时间背景,先人担任上庠(学校)的职务。

“寻原历五载,珊网期相当”描述了五年间的工作,期间选拔人才,如同用渔网捕捞珍宝。接着,“远迩人负笈,利钝锥处囊”表现了各地学子前来求学的情景,不论才能高低都得到了关注。

“谓士无气节,先筑子陵堂;谓士无勇敢,大书商氏坊”表达了对士人品质的重视,子陵堂和商氏坊分别象征着道德和勇气的象征物。尽管经历了战争的破坏,但人们并未忘记这些价值。

“幸哉贤太守,不令斯道伤”感谢贤明的太守保护了教育传统。接下来,“劝农归根本,兴学资息藏”强调了农业与教育并重的重要性,通过办学来积累资源。

“十月旁死魄,闱棘锁峰双”描绘了考试期间的紧张氛围,闱是考场,棘是门上的荆棘,象征着严格的选拔过程。接下来,“罗致我兄弟,文字饮壶觞”表示与兄弟一同参与校阅,以酒会友。

“明月成三影,夜雨话连床”描绘了夜晚的聚会场景,月光下三人身影相连,雨夜中畅谈至深夜。有时“窗风发,灵椿僾乎望”,窗外风吹动,仿佛灵椿树在呼唤。

“当日丹铅席,今朝角逐场”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丹铅席指古代校对书籍的场景,而角逐场则指今天的考试。尽管环境不同,但精神相通。

最后,“境虽异今昔,神来不殊方”总结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精神始终不变。诗人感叹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勉励自己要勤奋学习,避免自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与情怀。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杭杀鸡酌酒招书屏幅,因事不果,以诗志之

不爱家鸡爱野鹜,王子当年诽痴腹。

为爱野鹜杀家鸡,陈子今朝见太奇。

我生少壮忘执笔,谴呵时闻趋庭日。

稍知执笔喜大书,钩银画铁力不如。

学力未深见未广,涂成墨猪空有象。

象作秋蛇春蚓形,或文浅陋语不经。

何期索者集沓至,岂以此行为高致。

无乃嗜好俗浮沈,非因换鹅写来禽。

可怜刻楮年年苦,学书未就苦如许。

呵冻寒天冷不知,挥毫夏暑汗下滋。

陈子本亦善点画,闻我斯言齐蹙额。

焚弃笔砚涉不情,奔走投好实自烹。

解人鲜不能解事,酒肴今非为君饵。

得意濡首倍足豪,又非以书卜老饕。

二载心交见如此,实与此情类相似。

不然退笔成冢亦何为,前贤多少快临池,虞褚颜欧偶见之。

形式: 古风

十月十九日去严州

果见严滩彻底清,孤舟来去怎忘情。

江如学派迂能达,山似诗怀看不平。

出水送君鱼知味,穿林识我鸟呼名。

双峰回首慈云近,亲舍今朝有阿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至后一日奉东邑节孝姓氏总牌入祠,赋诗落成

两仪分乾坤,阴阳至理存。

生而为夫妇,肇始重人伦。

常变不逾节,死生安足论。

所以性天在,海陬协平均。

为妇全其节,为女孝于亲。

捐躯临患难,就义得归真。

我长苕霅间,趋庭时有闻。

阐幽扬毅魄,发显表贞魂。

烽火十数载,姓氏忽焉泯。

太岁在癸酉,招我有白云。

片片起古洞,道义为之根。

善哉顺地道,雅与德为邻。

惜历红羊劫,名半萎灰尘。

父母斯土者,臭味幸同群。

遗轶承残简,耆老徵献文。

隋宋迄今日,千百会纷纭。

曰贞烈节孝,大书列四门。

仅以贤寿著,未敢与明禋。

我作姓氏考,体例藉披陈。

次年一阳至,享祀升苾芬。

刲羊中堂屋,神兮降悽焄。

父老乐皞皞,妇孺话欣欣。

仪成礼未毕,有客情致殷。

叹自兵乱后,大义多沈湮。

夫妇之道苦,阴霾阳不振。

或以中道绝,或以末路分。

志气浸浇薄,非皆由贱贫。

廉耻丧习惯,非皆忘旧恩。

怛然闻斯语,使我额蹙频。

秉彝好懿德,善良今其熏。

敬为叙此意,敢告未亡人。

形式: 古风

将去东阳留别诸友用洛翘韵

阳生冬至又来春,遽唱骊歌拂袖尘。

飞雁搏沙原小聚,鸣莺求友听常新。

山林迎送偏劳我,翰墨因缘大快人。

临别开尊无限意,顿教佳酿失芳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