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书室呈君倚

簿领日沈迷,事役等胥靡。

得归无所为,未免阅书史。

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

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

乃知抱关人,不必羡青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每天忙于文书事务,如同奴隶般疲惫不堪。
回到家无事可做,只能翻阅书籍度过时光。
这种精神上的劳累,内心的感受既忧虑又欢喜。
人生并无固定苦乐,感到舒适就是美好。
这才明白,守门人并不必羡慕高官显贵的生活。

注释

簿领:文书事务。
沈迷:深深沉迷。
事役:工作职责。
胥靡:像奴隶一样。
得归:回到家。
无所为:无事可做。
阅书史:阅读书籍。
劳精神:精神上的劳累。
胸中:内心。
异忧喜:既忧虑又欢喜。
苦乐:苦与乐。
适意:感到舒适。
美:美好。
抱关人:守门人。
青紫: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高官显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常的劳碌与精神的不平静,以及通过阅读书史来暂时忘却烦恼,并从中寻求内心的平衡。诗人司马光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领悟,展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在追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簿领日沈迷,事役等胥靡"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每天忙碌于世俗琐事和官职职责之中,感到心力交瘁。"得归无所为,未免阅书史" 则表明诗人在获得一丝片刻的闲暇之后,便会选择阅读历史书籍,以此来净化心灵,忘却尘世的烦恼。

"一种劳精神,胸中异忧喜" 这句强调了这种阅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精神的磨练,而诗人的内心充满了与常人不同的忧愁和快乐。"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 是诗人的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的苦乐并不固定,只要内心有所寄托,顺应自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 "乃知抱关人,不必羡青紫" 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安贫乐道、不羡慕权贵的人生态度的赞赏。司马光借此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颇有禅宗中的“明明德”之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寄托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晚食菊羹

朝来趋府庭,饮啄厌腥膻。

况临敲扑喧,愦愦成中烦。

归来禠冠带,杖屦行东园。

菊畦濯新雨,绿秀何其繁。

平时苦目痾,滋味性所便。

采撷授厨人,烹瀹调甘酸。

母令姜桂多,失彼真味完。

贮之鄱阳瓯,荐以白木盘。

餔啜有馀味,芬馥逾秋兰。

神明顿飒爽,毛发皆萧然。

乃知惬口腹,不必矜肥鲜。

尝闻南阳山,有菊环清泉。

居人饮其流,孙息皆华颠。

嗟予素荒浪,强为簪緌牵。

何当葺弊庐,脱略区中缘。

南阳丐嘉种,莳彼数亩田。

抱瓮亲灌溉,烂漫供晨餐。

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颓年。

形式: 古风

梦稚子

穷泉纤骨已成尘,幽草闲花二十春。

昔日相逢犹是梦,今宵梦里更非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清明日兴宗饮赵道士东轩

佳游得令辰,过此不为春。

一境风光秀,万家烟火新。

燕初飞玉殿,草不染香轮。

逼水蒲牙短,围堤柳带匀。

纵谈高出古,落笔健生神。

日暮还醒去,林花应笑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清明后二日同邻几景仁次道中道兴宗元明秉国如晦公疏饮赵道士东轩

寂寥清明后,馀春已无多。

闲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

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