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城淮北晚钟残,落日桥边送客鞍。
物外楼台秋更豁,山深松竹晚多寒。
窗风细细侵衣冷,檐雨萧萧到夜阑。
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通过对环境和气氛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之情。
"孤城淮北晚钟残"一句,以孤独的城堡为背景,传来了晚钟的声音,这种场景营造出一种萧索、荒凉的氛围。"落日桥边送客鞍"则具体描写了送别的情景,夕阳西下,朋友在桥边准备启程,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离别之情感。
"物外楼台秋更豁"一句,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强化了秋天的寂静与空旷。"山深松竹晚多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和夜晚的宁静。
"窗风细细侵衣冷,檐雨萧萧到夜阑"两句,通过对细微之风和滴答之声的捕捉,使读者感受到室内外的凉意与湿润,更添了一份秋夜的凄凉。
最后,"佳境欲留嗟不可,尘埃踪迹但悲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无法长久停留的无奈,以及面对过往痕迹所产生的哀愁。这里的“佳境”指的是送别时的环境和情感,而“尘埃踪迹”则象征着时间流逝、事物变迁,带有一丝宿命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长存的美好愿望。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老槐疏竹寺门幽,九月轻寒袭客裘。
漠漠淮烟天际晚,萧萧山雨坐中秋。
风前红叶知时落,篱下黄花对客愁。
为语老僧无我笑,此生终待老林丘。
卷中课最诗成后,枕上功名睡美馀。
弟子解疑常隐几,轮人能笑久观书。
山林沉痼时搔首,松菊耽淫自荷锄。
干世可能寻一饱,齑盐未用食无鱼。
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机。
衰草已无赖,秋花只强名。
雨园蛩响细,寒树鸟啼清。
淹泊知吾道,幽居见物情。
唯应有邻叟,足雨问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