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虎窟山寺诗

圣情想区外,脂驾出西南。

前驱闻凤管,后乘跃龙骖。

爰游非逸豫,幽谷有灵龛。

兼觌息心者,宴坐临清潭。

禅食宁须稼,云衣不待蚕。

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莺林响初转,春畦药欲含。

惑心随教遣,法味与恩覃。

庶凭八解力,永灭六尘贪。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帝王探访虎窟山寺的场景,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宏大场面与庄严气氛。首句“圣情想区外,脂驾出西南”开篇即点明了帝王的出行,以“圣情”形容帝王的行止,体现出尊贵与神圣;“脂驾”则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出行时的豪华车队。接着,“前驱闻凤管,后乘跃龙骖”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出行的壮观,凤管与龙骖分别代表了帝王出行时的音乐与车马,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爰游非逸豫,幽谷有灵龛”两句转折,由宏大的场面转入对目的地的描述,暗示了帝王此行并非纯粹的游玩,而是有更深的宗教或精神层面的目的。“兼觌息心者,宴坐临清潭”则进一步揭示了帝王探访山寺的真正意图,即与隐士、修行者交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下半部分“禅食宁须稼,云衣不待蚕”两句,通过对比禅食与世俗饮食,以及云衣与世俗服饰,强调了帝王对佛教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描绘了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环境,为修行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莺林响初转,春畦药欲含”两句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如莺鸟的鸣叫与春药的萌芽,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惑心随教遣,法味与恩覃”表达了通过佛法的教导,可以消除内心的迷惑与烦恼,获得心灵的解脱与满足。“庶凭八解力,永灭六尘贪”则是对修行者最终目标的阐述,即通过修行的力量,达到彻底摆脱世俗欲望与烦恼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帝王探访山寺的壮丽场景,更深刻地探讨了佛教修行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

收录诗词(1)

孔焘(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湘东王教班婕妤诗

长门与长信,日暮九重空。

雷声听隐隐,车响绝珑珑。

恩光随妙舞,团扇逐秋风。

铅华谁不慕,人意自难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学谢体诗

桂台清露拂,铜陛落花沾。

美人红妆罢,攀钩卷细帘。

思君暂促柱,玉指何纤纤。

未应为此别,无故坐相嫌。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和虞记室骞古意诗

美人弄白日,灼灼当春牖。

清镜对蛾眉,新花弄玉手。

燕下拾地泥,风来吹细柳。

君子何时归,与我酌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咏萤火诗

火中变腐草,明灭靡恒调。

雨坠弗亏光,阳升反夺照。

泊树类奔星,集草疑馀燎。

望之如可灼,揽之徒有耀。

形式: 古风 押[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