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翻译

傍晚细细雨丝还是将站立在风雨之中的词人打湿了,看着路边的柳树疲倦的舞动,池塘里的荷花也略显疲惫。这些景色让我联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顿生烦恼。
别有心情,不光是因为秋风秋雨,还不到诉说愁绪的季节,不说也罢。谯鼓已经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愿有美梦一场。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园”等,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倦柳愁荷:此谓秋色已浓。
不禁:不能经受。
谯鼓:古代谯楼(城门之上的了望楼)上的更鼓。
须:即“应”。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词人的情感。"暮雨丝丝吹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晚来的细雨打湿了柳树和荷花,显示出词人心中的愁绪。"倦柳愁荷风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愁苦,疲惫的柳树和含愁的荷花在疾风吹拂下显得更加哀婉。

"瘦骨不禁秋",词人以自比,表达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敏感,暗示着秋天的寒冷和生活的艰辛使他倍感愁苦。"总成愁",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愁绪无处不在,无法排解。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词人试图表达复杂的情绪,但又觉得现在并非倾诉愁苦的恰当时候,这体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和深沉。

最后,"谯鼓已三更,梦须成",夜晚的更鼓声敲响,暗示时间已晚,词人希望借助梦境来暂时逃离现实的困扰,寻求一丝慰藉。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风格。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咏风兰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