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红兰(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红兰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首句“都梁香窟绕天涯”,以“都梁”象征红兰花的香气弥漫,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充满了神秘与诱惑。接着,“脂水流膏吐异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红兰花的生长环境与形态,脂水与膏液滋养着它,使其绽放出奇异的花朵,展现出生命力的旺盛与独特之美。
“采处春寒绛宫雪,梦中人到赤城霞”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红兰花与春寒、绛宫雪、赤城霞等自然景象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梦幻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红兰花在春寒中的顽强生长,也暗示了诗人对其超凡脱俗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联吟彤管看无色,动操朱弦不辨花”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联吟”与“动操”的行为,表达了诗人与红兰花之间的精神交流与共鸣。即使在没有色彩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红兰花的存在;即使在音乐的旋律中,也能分辨出红兰花的韵味。这不仅是对红兰花美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颂扬。
最后,“长伴幽贞在空谷,千年绮石尽丹砂”两句,以红兰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与追求。红兰花虽生于幽谷,却能长久地保持其鲜艳的颜色,如同诗人的心志,无论外界如何变迁,都能坚守自我,追求真理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红兰花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