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李白金陵月下怀古

历览古都会,金陵冠南州。

天开钟阜倚,江转玉绳流。

异代有兴废,前贤归冢丘。

草没乌衣巷,尘埋结绮楼。

城空龙虎踞,台罢凤凰游。

默想秦淮月,曾悲玉树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追和李白金陵月下怀古》,通过描绘南京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忆。

首联“历览古都会,金陵冠南州”,开篇即点明南京作为古代都会的地位,以“金陵”二字直接点题,强调其在南方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颔联“天开钟阜倚,江转玉绳流”,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衬托金陵的壮丽。钟阜山仿佛与天空相接,长江之水则如同玉绳般蜿蜒流淌,展现了金陵的地理风貌之美。

颈联“异代有兴废,前贤归冢丘”,转入对历史的思考。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有兴盛与衰败,历史人物最终都化为土丘,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草没乌衣巷,尘埋结绮楼。城空龙虎踞,台罢凤凰游”,进一步描绘了金陵的今昔对比。昔日繁华的乌衣巷如今被野草覆盖,昔日高耸的结绮楼也沉寂于尘埃之中,整个城市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龙盘虎踞的山川依旧,但曾经的凤凰台已不再有游人驻足。这不仅是对金陵历史变迁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领悟。

最后一句“默想秦淮月,曾悲玉树秋”,将思绪拉回秦淮河畔,想象着那轮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容的月亮,以及那首著名的《玉树后庭花》在秋天的哀愁中回响。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京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当前落寞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和颖叔千岁枣

彼美祗园枣,珍同玉井船。

后期千载熟,今日万珠圆。

地润仍依佛,栏深自羃烟。

结花虽最晚,藏核莫如坚。

鸭脚看何小,鸡头美未全。

种来谁共老,服久必成仙。

大食移根远,番禺记蒂连。

旧名稽药录,新赏著诗编。

甜出诸饧上,香居百果前。

黑腰虚羡尔,红皱岂为然。

柔脆怜金凤,飘零难木绵。

讽包丹荔赋,精夺宝刀篇。

静夜风回海,清秋月蘸天。

綵山要客集,翠颗绕枝骈。

邂逅为公寿,婆娑与世延。

暮钟催酒散,嘶马引旗旋。

今作中州瑞,原从异国传。

何当广栽植,欲以慰饥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同颖叔修撰登蕃塔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

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

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

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

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

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将至历阳先寄王纯父贤守

竹马交游早,星轺会遇难。

行年均坎坷,抚己共悲酸。

凤去钟山暝,龙沉洛水寒。

朝廷新日月,风俗旧衣冠。

佳郡分符印,修途振羽翰。

樽醪千蚁汎,楼瓦万鳞蟠。

直节坚逾柏,忠心赤夺丹。

才华佥论著,功业鼎铭刊。

贱子初投阱,收身即弃官。

生涯添鬓雪,岁序走江湍。

造膝思陈榻,论诗愧杜坛。

鹪鹩信微物,聊假一枝宽。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郑致国宣义见过小山留饮叙旧

一见翰林子,怅然怀昨游。

尽为泉下鬼,犹有水中沤。

屏迹今虽久,惊魂恐未收。

残年唯伏枕,几月不登楼。

促榻开青眼,论诗慰白头。

岭云遮薄暑,江雨湿新秋。

蔬饭惭无味,星轺强少留。

会难真可惜,老去只添愁。

明岁闻官满,高才副帝求。

功名随会遇,阀阅畅源流。

养大应知损,安卑且尚柔。

不孤将有托,吾说肯虚投。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