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言怀寄所知

休问蒙庄材不材,孤灯影共傍寒灰。

忘筌话道心甘死,候体论诗口懒开。

窗外风涛连建业,梦中云水忆天台。

相疏却是相知分,谁讶经年一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无需探问我是有用之才还是无用之木,孤独的灯光下影子与寒灰相伴。
在领悟道的真谛时我甘愿心灵死去,讨论诗歌时我懒得开口阐述形式。
窗外的风浪似乎连着建业古城,梦里云水缭绕让我忆起天台山的景致。
我们虽疏远却有着相知的缘分,谁会惊讶一年才相聚一次呢?

注释

休问:不必询问。
蒙庄:指庄子,这里代指超脱世俗的人。
材不材:有用或无用,源自《庄子》中的典故,意指不拘泥于世俗的价值判断。
孤灯:孤单的灯火,象征孤独的环境。
寒灰:冷却的灰烬,形容环境的凄清冷落。
忘筌:忘记捕鱼的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掉所凭借的手段,引申为领悟真理后不拘泥于言语形式。
话道:谈论道理或道家哲学。
心甘死:心甘情愿地让心灵‘死去’,即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候体:等待、揣摩诗文的体裁,这里指过分讲究形式。
口懒开:懒得开口,不愿意去讨论。
窗外风涛:窗外的风声如同波涛一般,比喻动荡的局势或心境。
建业:古地名,今南京,这里泛指远方或历史名城。
梦中云水:梦中出现的云雾和水流,象征理想或回忆中的美好景象。
天台:天台山,著名风景名胜区,这里借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相疏:关系疏远。
相知分:相互了解的缘分,指虽然交往不多但彼此理解深厚。
谁讶:谁会惊讶。
经年一度来:经过一年才来一次,形容相聚的难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开篇“休问蒙庄材不材,孤灯影共傍寒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漠视,以及他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夜晚里点燃孤灯,身边只有微弱的火光和随风舞动的灯影相伴,营造出一种寂寞而淡远的情境。

接着“忘筌话道心甘死,候体论诗口懒开”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他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即便是谈论诗歌,也显得不太积极,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喧嚣的疏离。

“窗外风涛连建业,梦中云水忆天台”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现实、追寻精神寄托的情感。诗人通过窗户望去,听着窗外的风声如同波涛一般,这可能是他内心对于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在梦中,他又似乎到了某个高远的地方(天台),这里可能代表了他的精神世界或是心中的某种美好。

最后,“相疏却是相知分,谁讶经年一度来”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彼此之间可能因为距离而显得疏远,但真正的朋友总能理解对方,即便岁月匆匆,也不需要太多的交集。

整首诗通过淡泊、超脱和对友情的珍视,构建了一种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夕寄诸侄

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

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

离别身垂老,艰难路去长。

弟兄应健在,兵火里耕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钱塘作

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

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

英雄贵黎庶,封土绝精灵。

句践魂如在,应悬战血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秋兴

所见背时情,闲行亦独行。

晚凉思水石,危阁望峥嵘。

雨外残云片,风中乱叶声。

旧山吟友在,相忆梦应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兴寄胤公

风声吹竹健,凉气著身轻。

谁有闲心去,江边看水行。

村遥红树远,野阔白烟平。

试裂芭蕉片,题诗问竺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