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所作的《清平乐·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离家之愁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的诗歌。
"儿曹耳语,借问何处去" 这两句通过孩子们的询问,反映出作者远行在外的孤独与不定。"家在翠微深处住" 描述了家园的幽深,这里的“翠微”可能是指山川之美,也可能是对家园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
"生计一犁春雨" 这句话通过耕田比喻生活的艰辛,表明诗人为了生计在外漂泊,同时“春雨”给人的感觉是温润而又带有一丝凉意,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苦乐参半。
"客中且恁浮游" 这里“客中”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且恁浮游"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定所终的漂泊状态。
"莫将事挂心头" 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劝慰,意味着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要学会放下忧虑,不要让烦恼占据心头。
最后两句“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则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感叹。即便是一百岁的人生,回望往昔,也不过是历经了几个轮回的春去秋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体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家园的怀念、对生活艰辛的描述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