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新滩》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缪荃孙所作,描绘了新滩壮丽而险峻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流与岩石之间的激烈互动,以及大自然力量的震撼。
诗中开篇“去滩逾十里,早闻声嘈嘈”,以远距离的听觉感受引入,暗示了新滩的遥远与声音的强烈,为读者铺设了一幅即将展开的壮阔画面。接着,“滩扼水愈怒,水激滩愈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在滩口受阻时的愤怒与激荡,以及滩面因水流冲击而显得更高更陡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力量感。
“一滩十数折,万丈飞秋涛”进一步放大了新滩的复杂地形与壮观景象,将水流的曲折与瀑布般的飞溅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那万丈之高的瀑布在空中飞舞的声音,充满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力。
“响极反不闻,浩浩天风号”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天风相联系,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新滩环境的寂静与辽阔,同时又不失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狠石尽骨立,八柱支断鳌”两句,通过对岩石形态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新滩岩石的坚硬与独特形状,仿佛是自然界中的守护者,支撑着这片水域的壮丽景象。
“老鱼跳波舞,惯吸人脂膏”则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鱼类在湍急水流中的生存状态,它们在波浪中跳跃,似乎在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暗示了新滩环境的丰富与生态的多样性。
最后,“进寸退或尺,足迸目敢逃。一落焉可想,生死争秋毫”四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水流与岩石之间激烈的碰撞与对抗,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生物生存的艰难与残酷,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命与死亡的斗争与平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展现了新滩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与生存状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