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五)

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

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

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

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

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

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

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咏古(其十五)》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薛公与冯驩的故事,展现了奇士的遭遇与命运。

首句“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开篇点明了薛公发现冯驩的非凡之处,却未透露薛公门下的其他知音。接着“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描绘了冯驩在薛公处等待多日后,终于被询问其来意的情景。冯驩的回答“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表明他虽怀才不遇,但依然坚守自我,以一剑自许,弹铗而歌,表达内心的悲愤。

“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两句,描述了冯驩离开薛公后,投身于国家大事,驾车驰骋于大道之上,显示出他的远大志向和行动力。然而,“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揭示了冯驩在薛公府中的处境,薛公对其渐生厌倦,而同僚也不再推荐他。

转折点在于“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这里借用了另一个历史典故,暗示冯驩在失去薛公支持后,转而投奔田文,并在田文失势时为其出谋划策,最终帮助田文恢复地位。这一段落体现了冯驩的智谋与忠诚。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强调了冯驩的一句话让齐主醒悟,从而重新任命他为宰相,其名声也因此更加流传久远。这不仅赞扬了冯驩的智慧,也反映了他对于国家治理的贡献。

最后,“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总结了冯驩这类奇士往往不被世人理解或接纳,他们的才能和价值往往难以被轻易洞察。这句话既是对冯驩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怀才不遇之人的共鸣。

综上所述,《咏古(其十五)》通过对冯驩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才华、命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奇士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十六)

中春阳和起,嘉观临四方。

刻石颂功德,从臣纪攸长。

上以献泰成,下威六暴彊。

郡县乃作始,经纬不踰行。

荐号立大义,昭设咸有章。

濯俗谅已美,刑名非恒常。

鞭箠出顽夫,二世寻灭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兴(其一)

伯牙负高操,引曲辄入神。

从师蹈东海,延颈四无人。

洪波荡大壑,悲鸟方号群。

白日坐失色,山林忽不分。

精气一以变,此调得其真。

世俗蔽闻见,千载递相因。

遗世伎始妙,绝弦多苦辛。

自非钟子期,古道难具陈。

形式: 古风

杂兴(其二)

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

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

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兴(其三)

良材出大国,群构集明堂。

欂栌相支持,榱桷硕且长。

飞栋郁云兴,高轩间重梁。

众人称壮丽,输子起彷徨。

柱小亦已挠,朽蠹处中央。

迨天方晦阴,室家罗四厢。

行者苦无休,居者歌慨慷。

风雨一漂摇,不知僵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